讀佛學書籍時,常讀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句話。雖然就其註解、翻譯也讀了許多回,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到底所指為何?仍然是迷迷糊糊,只能說佛法實在太過艱深了!

  最近讀南懷瑾先生所講述的文本《金剛經在說甚麼》,見其以一個「看電影」的例子來解說何謂「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時間豁然開朗。足見讀書通達者若能善用譬喻,當可在思想上造福眾生不少!

  南懷瑾先生說「相」這個字如果用現代一點的字眼來說,差可作「觀念」解。

  比如說我們走進電影院看電影,本來正高興,這時有個高個子走過來坐在前排位置上,把銀幕擋了一半。當下我就覺得不爽,這就是「我相」出現了。「我」覺得不高興了!

  接下來我心想:他×的,沒事長那麼高幹嘛?不會坐旁邊一點?偏偏擋在我前面!此時「人相」就出現了,「我」與「他」的分別心生焉。

  然後,我可能開始發勞騷,怪這電影院設計的有問題,還會讓前排擋後排!音響這麼難聽!椅子那麼舊!地板那麼髒!這諸多抱怨就是源於「眾生相」。不知該怪誰,就怪環境吧!

  同時間,我心中又嘆到:唉!在這麼爛的環境看電影,不知道要死多少細胞,少活幾天的年紀,真是他×的氣死我了!唉!不能生氣不能生氣,不然皺紋都要跑出來了!此處所生即為「壽者相」,心心念念不忘自已的健康與壽命。

  據說佛經的原典中,有關「壽者相」列舉了數十條之多,鳩羅摩什大師在譯經時,覺得太繁瑣了,乃統稱以「壽者相」,概人類最關心還是自已的壽命,以之為代表即可。惟此亦當知「壽者相」原不僅指「壽命」而言,而是人對自身貪欲的總合性名詞。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些觀念就是人類「煩惱」的來源。而佛法要解脫人類的煩惱,就是要以般若的大智慧去除以上四個「相」,達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

  至於要如何的修行才來達到這個境地,大哉問也!豈敢妄言!

(轉載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