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水 寫:
有幸受到比爾與海倫親炙的一位奇蹟教師 Jon Mundi 曾發出這一感嘆:

    「在奇蹟讀者群中,你很少看到30歲甚至40歲以下的學員。因為這一年齡層的朋友,仍在忙著尋找伴侶,創業購屋,結婚生子,忙著支付前仆後繼的帳單…..。當婚姻觸礁或事業不振,孩子讓你痛心疾首,不再是歡樂之源時,這些人所追求的價值一一在眼前破滅,中年危機終於來臨了。這一群人比較可能像比爾那樣發出痛定思痛的嘆息:「人生應有更好的出路才對!」千尋萬尋,最後找到了《奇蹟課程》。」
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 40歲以下的奇蹟學員佔了大多數,這些年紀輕輕,卻身懷某種創傷的人,真能在《奇蹟課程》中找到出路嗎?

《奇蹟課程》所強調的「真幻之分」與「喚醒夢中人」這類高遠的靈修理想,真能答覆這群年輕人的心靈需求嗎?能幫他們更踏實地走在人間嗎?

希望奇蹟學員根據自己的經驗,給我們一些回應。
 
 
若水老師你好,

我從小就遭遇到家裡經濟大起大落的窘境,因此,十幾歲的時候,常在思考,這樣的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我們成長,就學,就業,走上婚姻的道路,然後努力追逐功成名就直到老死,整個出生就是為了死亡。不管這過程如何,最終只是黃土一杯,漸漸得讓我對世界感到厭離。但是回想當時候,始終沒有自我了斷,或許是冥冥之中仍對什麼懷有著希望。
後來看到Bill說的:「There must be another way!」心裡就起了共鳴,對,就是這句話!

之後我的成長旅程中,不管做什麼,心裡總有個欠缺什麼的感覺,於是在一次不經意的情況下開始接觸佛法相關書籍,雖說在看的時候對自己具有安撫的作用,但始終感到隔靴搔癢,後來陸續看了許多新時代的書籍,內容寫的很美,但是卻沒辦法跟它起共鳴,心中那股「好像欠缺些什麼」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

直到看了告別娑婆讓我又活了起來,對它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就這樣開始接觸奇蹟課程的。

其實我本身沒有宗教信仰,所以一開始對於閱讀奇蹟課程是抱持著看看的心態,也是本著對告別娑婆的信心而閱讀的。初期,被書本內大量的基督教詞彙以及繞舌似的字句弄得昏頭轉向,直到開始操練學員練習手冊之後,回頭再看正文才慢慢知道在說什麼,而我的生活也跟著開始轉變。

最明顯的奇蹟經驗就是在我的生活中,發生的衝突機會少了很多,自從了解到世上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之後,就比較少怪罪別人,開始學著向內心觀看並化解自己的心結。坦白說,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道路,但仍願意繼續走下去,因為我很早就知道,向外追尋終究是一場空。我不敢說自己已經看破紅塵,對這個世界不再眷戀,但我願意隨時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並一步步的鬆綁那些束縛在自己身上的信念。

現在,我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帶著覺知在過活,願意把心打開,接納任何人生美好的課程到我面前來,並用心向聖靈學習,當一個快樂的學徒!

我想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要修。然而,是否年輕人會比其他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對這個世界有著大的執著,這點我們是沒辦法判斷的。
有人年紀輕輕,因為家庭遭逢變故,而提早面對現實社會的洗禮。有人活了一輩子,順順利利,也不見得會踏上靈修這條路。

奇蹟課程:「凡是準備好認清世界並不存在,而且當下便能接受這一課程的人,便會獲得治癒的恩典。他們的心靈一旦準備好了,這一課程便會以他們所能了解及領悟的形式出現。」(W-132:7)

J兄知道他在做什麼,準備好接受這部課程的人自然會找到它的。(告別娑婆)

 

 

<轉載自奇蹟課程中文部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