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行者:

《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藥師經中藥師佛有十二大願,這些願究竟在說什麼?與修行有何關係?

任何發願都伴隨受苦,即使最美好的願望背後也暗含壓力。發願是困惑的表現,如果一個人是醒著的,始終活在清晰的現實存在裡,他是無願可發的。

他享受完滿的現實的仁慈和美好還來不及,哪來的發願。發願是認為現實不好、不完滿,想改變,想改善,想改造,想讓老天聽你的。那基本是一個大自我在說話,是不顧實際是什麼的單方面臆想,是妄念。

🌱經中諸佛發願的故事,都發生在諸佛還未成佛之前的凡夫位。那是一個像徵,表示諸佛修道成佛也都是從普通人出發的,也有很多錯覺和困惑,有很多願望和要求。例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和藥師佛的十二願。諸佛不是不實現這些願望誓不成佛,而是認識不到這些本來就是完滿的成不了佛。成佛不是要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而是發現這個世界本來圓滿,眾生萬物皆在佛國。

因為修行起初,認為這世界不好不完滿,所以有很多願望很多期待。這些願望和期待也便成了修行的動力和成道的元素之一。但整體來說,願望出自於自我,有我則有願望,無我則無願望。願望或發願是對現狀的不滿,對眼前沒有景象的追求,是困惑和掙扎的一種形式。諸佛解脫的過程,皆是從有我到無我,從有願到無願。成為無願的,是諸佛的目標。

🌱一個人只有成為無願的,才是解脫的。願就是求,有求就有苦,若一個人是有求的,他怎能是解脫的呢?你可以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或藥師佛的十二願,看作四十八座成道的橋或十二條成佛的道路。踩著它們任何一座或一條都能成就佛道,解脫自在。道路或橋無論多麼神圣美好,必須從它們上面過去,不能滯留,否則,你自由不了。

成為無願的,才是諸佛真正的願。四十八願、十二願等是個中間物或替代過程,踩著這些願到達無願。這些願以及更多更美好的願,是誘餌,為將你釣進佛國——那終極解脫的世界。成為無願的,是一切佛共同的、唯一的真正願望。假如你想真解脫,要發大願,就發決定此生不要一絲願。無四十八願,無十二願……無哪怕如頭髮絲一樣大小的願。

🌱活在沒有任何願望裡,熱愛如實存在的一切。從所有你創造的幻覺的故事中出來。這就是佛世界,佛生活。天下本無事,諸法皆圓成,這是需要發現的,要發願就發發現這個的願吧。但這個願需要你無願才能發現,這是一個悖論。這個悖論的背後就是你要找的地方。籍借所有的願,成為無願的。成為無願的,瞥見諸佛之真願!

IMG_20191217_13065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