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聽見天使>裡寫到,世俗之愛是:『你們企圖把內心深處對於人間至福、天堂至樂的企盼與渴望,形塑與寄望在你們眼前這位伴侶身上所發生的事情。』這跟<愛與性的奇蹟課程>與<心的煉金術>裡面寫的,婚姻伴侶關係裡面的『投射』與『互相依賴』是一樣的,我們都以為我們的使命是要尋找那另一個半圓,找到之後,我們的生命才會『圓滿』。
心理學大師維吉尼亞.薩提爾( Virginia Satir )曾說過:
『愛的真諦』:
愛妳,而不是抓住你。參與,而不是侵犯。欣賞,但不評斷。邀請,但不要求。就算離開妳,也不歉疚。
而古今中外,講關於『愛』這個主題的書籍很多,回想自己的書架上也有不少這一類的書。李宜靜<愛與性的奇蹟課程>,奧修<愛、自由與單獨><愛>,張鴻玉<愛自己的七堂必修課><愛他,就讓他做自己 >,芭芭拉.安吉麗思<愛是一切的答案>,克里希納穆提<悲傷的終點是愛>,許添盛<愛是你.愛是我>等等。
在《聖經》的「哥林多前書」13章第 4~第 8節裡的文字也是在描述『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在《奇蹟課程》正文第十二章提到,『恐懼』與『愛』是你僅有的兩種情緒。其中一個必是虛妄的因為它出自否定。愛乃是世界的真相,你若想看到愛,不妨從所有抵制愛的防禦措施中認出那是愛的求助。
人類所有的情緒最後都可以歸類為『愛』與『恐懼』唯二兩種,在<與神對話>裡也可以看到同樣的論述,當你從愛推恩必定會有愛的果實,從恐懼投射,勢必要承擔恐懼的苦果,而聖靈一切以愛為前提,小我則以製造恐懼為樂,若是想要心靈的平安,你想以誰為師呢?真正的愛是超越世間情愛的,而大家卻常常把『愛情』與『需要』混淆了。愛更是超越所有語言所能描述的,而在世間是否有這樣的愛存在?這樣的愛或許如同佛家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無私情懷才算是吧。
《奇蹟課程》正文第十三章,第八節提到:安心地接受療癒吧!你能給出基督的禮物,你也不會失落天父給你的禮物。隨時隨地把基督的禮物送給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遇到的每一個人吧!這就是天父經由聖靈而賜給賜給聖子的奇蹟,它會幫你調整頻率,與真相共鳴。
自己很喜歡<與神對話>裡的一段文字:
『成為每個進入你生活的人的禮物
成為每個你進入其生活的人的禮物
如果你不能成為禮物
就不要進入那個人的生活中
當有人意外的進入妳的生活中
要找尋那人來此所要接受的禮物。』
《奇蹟課程》正文第十四章提到,聖靈只有一種判斷,即是二分法:『一是愛,另一則是向愛求助。』你自己是作不出這種二分法的判斷的,因你的迷惑已深,不但無法認出愛,更難以相信其餘一切只是向愛求助的呼籲罷了。奇蹟,表示你已認出了這一真相。愛一現身你的弟兄必會給你愛,因為這是愛的本質。當愛的求助之聲一起,你必須給他愛,因為那是你的本質。這課程要教你憶起自己的真相,恢復你原有的身份。奇蹟只是幫人認出這身份的一種途徑而已。當無人得識這一身份 之際,你唯有先獻出自己的神聖身份,才能認出它的臨在。
在<告別娑婆>這本書P205裡有寫到,小我為了確保分裂,營造出兩種特殊關係:『特殊的愛』和『特殊的恨』,到了這一地步,愛成了有揀擇性的,而非無所不包的愛了,因此,那已經不是愛,只是濫竽充數的『關係』而已。
《奇蹟課程》正文第16章,第四節:愛的幻相與真相,裡面寫到,你在人間的功課並不是尋求愛,而是找出你為了抵制愛而在心內打造出來的所有障礙。你若想從自身之外尋找愛,反而會在自身之內看到恨而恐懼不已。『愛的特殊關係』企圖壓制恨所引發的殺傷力,在罪咎的風雨中尋覓一個可供藏身的避風港。『愛的特殊關係』極其虛假,一文不值,它始終想要取代那真正讓你在真相中重歸圓滿之物。在荒涼而虛幻的世界裡,沒有一物恆常不變,也沒有一物滿足得了你,別再設法從世間尋找圓滿的自己了。因上主之名,心甘情願地捨棄一切幻相吧!
我相信修練奇蹟課程,一定能再次體悟到恐懼的虛妄,愛才是永恆的答案!
阿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