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當你說:我要快樂,是否代表著你內在的某一部份是沮喪與不快樂的狀態。當你說我要創造金錢與財富時,是否代表著,你是貧窮與匱乏的。而當你說,我要覺醒與開悟,是否也代表著當下的你是尚未覺醒開悟的。
人生其實有許多幻覺,在<與神合一>這本書中提到,人類有十大幻覺,而『需要』與『不足』是其中的兩大幻覺,而『需要的幻覺』,是最大的幻覺,其他的幻覺都是建立在這個幻覺之上。我相信每個人都曾深陷於此幻覺之中吧。我需要購物、吃美食、唱KTV、出國旅遊,我才會快樂。我需要更大的房子、性能更好的車子,我才會開心。我需要一個帥氣或美麗的伴侶,我才會感覺到幸福。⋯⋯
人生好玩與弔詭的地方就是,要明白體悟自己是圓滿與覺醒,卻需要經歷自己是不圓滿與尚未覺醒的過程。要了悟一切都是足夠的,卻也要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打滾歷練方能印證。山本來就是山,卻需要經歷與超越見山不是山的階段,才能用另一種眼光重新去看待那如如不動的山!當你感覺不足時就會產生需要,而求不得時,勢必有『苦』的感受,但人生中的苦有時候是『必要的』,直到你認為它對你而言是『不必要的』。這樣的轉變並非是理智上說變就變,而是深深地經歷這樣的苦到極致之後,讓你終於願意放下了小我、我執,願意自我懺悔與選擇寬恕原諒,此時,你會由內而外地產生一種反作用力,化解了許多外境的人事物加諸給你的作用力,而所謂的因果業力就在這樣的歷程裡,獲得化解與平衡,雙方了結完業債課題,互不相欠了。
曾與朋友聊天聊到,要化解我執(因為有我執就會招致痛苦),一定要慈悲無我,而要達到慈悲無我的境界,一定要藉由『利益眾生』的心念與行為做起,當你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在利益他人時,到最終就能修到『無我』的境界了。眾生其實都是自己的投射,所以當你利益他人時,其實也是在利益自己,自己獲益了什麼呢?想像你的心是一顆被灰塵沾滿的鑽石(無明),每當你做一次利他的行為,鑽石的某一面就被擦亮,直到鑽石所有的面都被擦亮,無明的心就開悟覺醒了,變成一顆喜樂的心了,而這樣的心是感受不到苦的。
這樣的明心見性終於可以了悟到,在<與神合一>中提及的:你是比你以為你是的更偉大。<奇蹟課程>也說到:真正的你不是一具身體,而是靈性的存在。在物質世間這一趟心靈旅程裡,我們都在『借假修真』,假的是眾生(一具具身體),真的是靈性(佛性、自性、基督意識)。雖然眾生是假的,但他們都是你我的老師、人間的救主。沒有他們,你我根本成就不了什麼!
當你超越了需要的幻覺,你便能『一無所需,享受一切』的活在世間。而當你能捨棄世間的一切,你也越能在世間作一位悠遊自在的人間過客!
阿斌(照片拍攝於台東鹿野高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