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情隨筆 (3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近日『慈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大家從許多不同角度面向去看『做善事』到底是『事業』還是『志業』。

多年前的某日,我開車經過一個路口,看到一幅景象,有一個年輕騎士刻意地騎到一位比丘尼面前,從他的口袋裡掏出錢,將錢放入她的缽裡。你是否也曾經當過這樣的佈施者?佈施的同時是否會擔心這是假和尚還是詐騙集團呢?那些沿街托缽的和尚是持著什麼心態在做這件事呢?

 

財施,法施,無畏施是佛門的一種修行方式(「六度」波羅蜜乃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大法門。),而在基督教與猶太教裡則有十一奉獻。佈施的行為一定要有一位施者與一位受者,缺一不可。我們常常會聽到:『施比受更有福。』但若是沒有『受者』,想『施與的人』根本沒有機會去做這樣的行為。我認為施者與受者應該要互相感謝,並且尊敬對方,因為『施與受是一體的!』

『做善事』有許多方式,與每個人的發願或是能力有關,每個慈善團體都利用了不同的管道、專長在服務不同的眾生,幾年前從新聞之中看到:待用麵事件、或是資源回收者捐出畢生積蓄、台東陳樹菊女士的善行、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造橋鋪路,台東長濱鄉的吳神父、德雷莎修女,以及每逢大型地震風災之後,許多默默行善人士的捐款等等,在在都顯示了人間的大愛。

 

行善可以是『有為』,當然也可以是『無為』,更有許多人秉持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在行善助人,或許『能讓人家"欠",是一件很有福氣的事情!』但是當對方願意接受幫助的時候,是否也展現了一種慈悲情懷,表面上他接受了你的施予,而實際上你也『獲得了喜悅』。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存在,所以施與受也是一體的!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 施與受都是同樣的慈悲!也難怪有一句話說:『凡是你給出去的,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

 

慈濟事件中都可以讓你我反思,是『過』還是『不及』,雖然沒有絕對標準,但在這無常變化的世間『物極必反』,在這過程中,協助的過與不及都不恰當,之前看了一本好書【靈性煉金術】,書中提到有許多治療者或老師常常付出過多的能量想幫助求助者,但最後求助者沒有走出低潮傷痛,並且幫助者因為付出過多能量卻沒有得到相對的成果因而失望甚至於憤怒。這些熱心的治療者常常希望能馬上提供協助,但是求助者卻無法接受這樣快的速度而馬上療癒,如此的結果造成雙方都沒有受益。有時候提供適當的協助之後就應該放手,讓求助者自己去思考與沈澱,
『施與受的平衡』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在人世間要做好一位游刃有餘的施者與受者,是一門藝術,更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阿斌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_3507  

曾聽朋友提到,每次聽到張宇的<曲終人散>這首歌,都會讓人憶起了過往隱隱的痛。有誰沒有經歷過人生的悲歡離合,越是心愛的人,相聚時總是特別地喜悅歡欣,但是要離別時的憂愁與心痛,更是令人神傷,尤其是在某些不得不離別的狀況下。

親人的驟逝、遠行當兵求學、愛侶的分手、親人的分居等等,這些不同情境,卻訴說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愛別離』!也是佛教說法中,人生八苦中的其中一項。⋯⋯

人生這一趟旅程好像坐火車。

火車上載著放逐的旅人,思鄉的遊子,相擁的情侶,恩愛的夫妻,通勤的學生上班族等等,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朝向不同終點,構築各自的夢想,在歷經千山萬水之後,尋找可能的交會點。

看著窗外景色的流逝,也憶起了過往,所謂的"曾經",愛過、哭過、痛過,也都過了,所謂的"未來",可能的結果會如何,也等著當下的你作選擇!

有緣人與你同一列車,或在同車廂與你短暫的眼神交會或交談,更有人坐在你身旁,與你依偎與相伴。生命中的過客,上車又下車,不斷地交替,在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短暫旅途中,妳我只能珍惜這殊聖的每一刻。

經過一站又一站的人生洗禮,隨著窗外風景的流逝,沖淡了愛恨情仇,心中懷著無限感恩,繼續未完的旅程!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042IMG_2040IMG_2051  

很多東西在時間歲月的洗禮之下,累積了許多不同的況味,『老』不一定更好或是更差,卻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就像一杯老茶所孕育出的厚度則是剛採收的茶所無法呈現的。

而老朋友相聚,也總是將時光輕易地拉回從前的純真年代,沒有利益的糾葛,也沒有爾虞我詐的擔憂,這也是須要時間才能累積出如此的情誼。

人在成、住、壞、空的體驗過程之中學習與成長,老是必然,放下心中的執著卻不一定,走在充滿老味的空間裡,我彷彿見到了正萌芽的無限生機!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5 Sun 2015 11:38
  • 浮雲

IMG_4093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嚮往的晴空吧~~
想像著自己是那一片雲~
隨風~自由~自在~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754  

<心經>經文所表述的是開悟境界,也是整個佛學思想的精華。這是大藏經裡最精簡的一部佛經,很值得大家持誦。

和同學聊過<心經>的經文,同學說他認為經文可以再濃縮成三個字:『無所得』。 ⋯⋯
也曾和另一個朋友也聊到此話題,他確認為可以濃縮成另外三個字:『觀自在』。

仔細想一想,這不同的三個字是有關連的,甚至於在更深的意涵上是相通的,
因為自性本來就是圓滿具足的,所以在靈性的層面上是一無所需,沒有任何增添的需要, 一切自由自在,毫無罣礙。

心經的經文裡,心這個字只有出現一次,在『心無罣礙』裡!<心經>就是在講『心』!這個心,就是一體意識下的那個心,那個合一的心,而不是妄念所投射出來的心。憂鬱、自殺、癌症等等,是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必須去面對的共同課題,這些難解的課題只是一種外在顯相,它們真正的成因在"內心", 若是本末倒置,找錯方向,是根本治不好這些疑難雜症的。

有人緣於過去的極盡奢華,而正待歸於平淡,
有人緣於過去的積極迅速,而正待悠閒自在,
有人緣於過去的巧取豪奪,而正待喜捨佈施,
有人緣於過去的對立判斷,而正待接受一切,
有人緣於過去的憂愁恐懼,而正待體驗"愛"是最終的答案!
但也別忘了,此時此刻也有另一批人正從反方向走來!

每個人奉行的"真理"都不相同,它無常善變,隨機應現,正信正念地走在自己的道途上,也接納那些不同道途的有緣眾生,相信在這生命輪迴的道路上,你我終將走回心經所表述那個『心』,悟到那一切具足的自由自在。我是這樣深信著!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發表過: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

 

人打從一出生到死亡,有著各種身體、心理上的種種慾望、人生的夢想宏願想要去實現等等,這樣的初發心可能是為己,也有可能是為他人。
當你辛苦工作一個月之後,期待著薪水獎金,因為金錢能購買你要的食物、繳交各種費用,讓你擁有生活上的安全感。當你尋找伴侶,因為你想要擁有情感上的依靠,你想要環遊世界,你想要弘法助人,因為你想要自我實現,你想要自在喜樂。

 

回想一下,當人一出生、剛踏入校園、或踏入職場、走進婚姻,每個人生不同階段都在求什麼?求平安健康長大、求學業進步,金榜題名,求步步高升、大發利市,求妻財子祿豐足!但歷經了滾滾紅塵,感受到世間無常變幻,體驗到了有求皆苦,有人毅然決然放下一切頓如空門修行,也有人選擇以一種『在世不屬世』的心態活在世間,隨緣佈施、因緣教化,在修己與度人之間找尋平衡點,過著一無所需卻又能享受當下一切的自在生活。

 

誰都想離苦得樂,當有了出離心之後,要怎麼『做』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呢?我相信沒有唯一的答案,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那麼這便指引出一個方向,在絕對的捨棄世間一切,跟想要同時擁有『心靈』跟『物質』的富足之間,所共同要去『損』的便是那一個妄心,去修那願意放下期待,不生執著的心!可以試著從發願開始、從時時刻刻的觀照做起,並且全然的交託臣服!我相信明心見性一定指日可待。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2420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26歲單親媽媽帶著一歲嬰兒在蘆洲跳樓輕生。媽媽已經身亡,小孩還在加護病房急救中。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總令人感嘆,為何一定要如此呢?但你我都不是當事人,想法與個性也都不同,或許那個當下就是無法轉念想不開或是痛苦至極,才會選擇自我放棄而結束生命。

 

在<宇宙逍遙遊>一書有一段話:

 

『如果這世界是個完美的處所,靈魂到哪學習呢?
   別為你所見存在這世上的限制而哭泣,
   這些限制有其存在的目的。
   若非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哪裡有學習的機會?
   別為受苦的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悲傷。』

 

我相信高靈伊曼紐留下這樣的訊息絕對不是無情,而是在盡心盡力的協助之後,也要適時的放手,放手是尊重,放手也是祝福,肉體的生命有結束的一天,生者也有其課題要繼續面對,我相信在哭泣的淚滴裡,終將發現愛的延續!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王季慶』女士的名字相信許多人耳熟能詳吧,她引進了許多西方『新時代』的好書,著名的賽斯書有幾本也是她翻譯的,有人稱她為新時代教母一點也不為過。前幾天也在臉書上加她好友了。她九歲就開始認真地思考『我是誰?』『我由哪裡來?』『往哪裡去?』這些問題,我相信大家也會在不同年紀,或是經歷了不同人生課題之後,遇到同樣的人生疑惑吧。

 

前幾天整理書櫃,看到近20年前王姐翻譯的新時代系列7『宇宙逍遙遊』這一本書,由高靈伊曼紐傳達給地球的許多關於愛跟生命意義的訊息,再次翻閱依舊能感受到高靈的愛與溫暖。

 

『生命的目的是探索、學習、享樂,並且向家更走近一步。』⋯⋯
『你們將學會,在你們的人性裡,認識你們的神性。』

 

摘自<宇宙逍遙遊>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6253  

 

多年前在網路認識兩位網友,聽她們分享了兩則跟『出家』有關的心情故事。
一位台東的邱姓網友送了一本書<尊者阿迦曼傳>給她的30幾歲的醫生朋友,他看完這本書之後,毅然決然決定到中台禪寺出家。

 

另一主角是北部某王姓網友的媽媽,在歷經了塵世的種種情境之後,當子女有能力盡孝道的時候,她卻選擇到承天禪寺皈依師父。 離別或許讓人感傷,但是當一個擁有全然自由意志的靈魂,無悔地走上自己所選擇的靜心與求道之路,或許親人應該試著以另一種心態去祝福他。因為愛不為自己求取,而只想讓被愛的人的選擇成為事實。

 

每一個人來到世間,經歷了生老病死,體驗過喜怒哀樂,逐漸地認清了世間一切虛幻的本質,進而產生了出離世間的願心,而在尋求解脫的歷程,依循許多的老師與法門的引導,終將發現『安心』法門就在自己身上,那個心靈的『家』其實一直敞開著門等著迎接你回來!<與神談生死>一書中也描述過,『回家是指通過完全的知曉、完全的體驗、完全的感受,從而完全的覺知你真正是誰。那是你和你的神性分離的終點。』書中也講到,『回家』的路,最短不一定最好,完成才是目的,而不是快!對你最有益的路,是帶你抵達完滿的那條路,不論它要花多久。『家』原來竟是一個叫做完成(completion)的地方!

 

你曾想過為世界帶來和平?為眾生啟示真理?消除眾生的痛苦嗎?這些做為常常在無意識間把痛苦弄假成真了。我們常常只著眼於外在的痛苦,而沒有覺察到這些外在現象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若你發願去『度人』是因為內咎,為了贖罪,那麼『苦因』依舊在你心中沒有消失,那麼你看到的世間將永遠有度不盡的苦難眾生。

 

當你『修己』只是單純地向內心化解『罪』『咎』『懼』,那麼修心的過程中一定能體會到奇蹟課程說的『奇蹟應是無心而發的』,當你隨緣、無為地為有緣眾生示現你的思言行,那時候要度人只會很自然地水到渠成!

『修己』與『度人』是一體兩面,『出家』與『回家』同樣也是,西方宗教大多強調愛與寬恕,東方宗教卻是從空性智慧切入,其實真理有多重面向,絕對經得起任何宗教檢驗的,絕不是單一宗教可以完全涵蓋,只談空性而不談愛,或是只談愛而不瞭解空性,都是有漏的智慧!

 

人在世間談『愛』、論『道』、悟『空』,還真是不容易阿!
你思考過『真理是什麼?』或許在世間沒有唯一的真理,因為每一個人的回答都代表著他那個靈性成長階段的體悟,每一個人的體悟或許都代表著真理的某一面向!世間『看得到的東西都是短暫的,只有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永恆。』我們若能在『變』幻的世間發現那永遠『不變』的部分,那麼就離人間喜樂更近一步了。

 

你曾發願求解脫嗎?我相信,求道者的每一個步伐代表著當下找尋真理的決心,每一個叩首也代表著願意把自己交託給更高的神聖存有,每一句持咒也讓自己與內在的神性連結。

『出家是為了回家』,這一趟旅程是必要的,也是不必要的。誠如<與神談生死>中寫到:『但在最真實的意義上,你並非在一段旅程中。你已經在你要去的地方了,但你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你體驗到自己身處一段旅程中。所以你執意要走這趟旅程,走上這條路你才有可能發現這趟旅程並無必要。你必須走上旅程,才能發現這條路的起點與終點都在你當下之所在!』

 

因為外求終將引領你回到內心,讓你覺察到,外就是內,內就是外,你終將憶起了你真正是誰,並且體驗到了!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723  

奇蹟課程一直在說「不要設法去改變世界,而應決心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T-21.I.1:7)

 

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是,從弟兄身上收回我們的投射,並重新選擇正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在<斷輪迴>這本書有一段話也提到:『你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並非取決於他人如何看待你;你是怎樣的人,實際上是取決於你是如何看待他人的。』但是生命中遇到了許多情境,要能馬上做到以上所說的,還真是不容易阿,真的是須要一番『心靈』的修練!

 

〈活出奇蹟〉第五章P74說到:『我們所有人都同時既是老師又是學生。我們是透過活出奇蹟來教導這部《課程》的。』讀懂奇蹟課程真的只是剛上路而已,未來絕對還有許多人事物會出現,來考驗你的學習,來檢驗你是否真的心靈平安了。

大家一起加油吧!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IMG_4319  

你的生命中出現過貴人嗎?現在的你希望貴人的出現嗎?你願意成為別人的貴人嗎?來幫助你的人是貴人,傷害你的人也是你的貴人,你認同嗎?

 

在世間有些緣分是從正面來幫助人,稱為『順增上緣』,另一種緣分則是用打擊來幫助人,則稱為『逆增上緣』,但是常常最痛的創傷,才是最好的老師!

 

《奇蹟課程》正文第25章有講到:此刻,重新正視一眼你的弟兄吧!而且心中懷著一種領悟,即你對他的評價乃是你通往天堂或地獄的關鍵。請謹記這一點:你賦予他什麼角色,等於賦予了自己同一角色;你為他指出什麼路,必也成了你自己該走的路,因為你對他的評價代表了你對自己的評價。

 

當妳我越來越能包容接納這世間的所謂公平與不公平,以另一種眼光看待世間萬物,相信一定能體悟<與神對話>一書裡面所說的一段話: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真理在風的私語裡, 雨聲的滴答裡,黃昏的夕照裡,
 在一部電影中, 一首歌跳躍的音符裡, 一篇刊出的文章裡, 一張照片裡
 在小孩的歡笑中,,你所愛的人正要說出的話語裡,在生命過程的感恩裡!』

 

若我的一篇文章曾經啟發過你,而其實我也是與大家一樣,過去受過許多老師、書籍、文章,甚至於旅行之中的點點滴滴的啟示,而我只是再分享出去而已,我更相信大家都有潛力,用你最擅長也最有熱情的事物,去成為那分享愛的源頭,並推恩出去,讓世界閃耀光芒!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_4710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呢? 有時候或許連你自己也搞不清楚。
清朝的「法磬禪師」卻能「一語道破」而留傳為佳話 ⋯⋯

 

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金山寺,與法磬禪師一起站
在長江邊.,皇帝問禪師:「長江一天有多少艘船經過?」
法磬禪師答說:「只有兩艘」,
皇帝說:「每天來往長江的船成千上萬,怎會只有兩艘呢?」
法磬禪師說:「是只有兩艘, 一艘為名、 一艘為利」
乾隆皇帝聽了如獲開示,恍然大悟!!

 

自古以來,為什麼「名利」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呢?
說穿了,這是因為隨「名利」所帶來的「富貴」「小我的優越感」,很容易引發人心的貪念和執著, 除非能有意識地運用『慈悲喜捨』,並且發願以『利他』為己任,用心地修為『悲智雙運』,來突破貪瞋痴與小我的無明煩惱,才能在「人生的境界」上有所澈悟和覺醒,獲得那清涼與自在 。

 

在台灣各地也可以看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廟宇、教堂、佛寺、道觀,顯見人心求『道』若渴,希望在汲汲營營求得名利之後,也能求得一個『安心法門、解脫之道』,當年朱銘還沒成為雕刻大師之前,也是為了突破自己而放棄名利,拜在楊英風大師的門下學習,方能有今日成就。

 

『修道』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就是『靜心覺察』,有人以茶入道,有人用繪畫、跳舞靜心,也有人用唸經、寫書法或是禪繞畫來達到靜心的效果,更有人說做家事可以抒解壓力,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之中,其實都是觀照覺察自己心念的機會,也真的印證了『生活就是修行』!

 

現在的你在求什麼『道』呢?不論是什麼道,希望它都是你的『快樂之道』!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6481  

幾天前臉書朋友提到,人一定要經歷二元嗎?經歷二元有什麼好處?
一時半刻還真不知道怎麼回應她。佛家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或許投身於這個物質世間,在妳的某個意識層面就已經選擇了要經歷世間的二元性了。至於會有什麼好處,相信走過的人一定冷暖自知了。

 

『風停見花落,鳥鳴覺山靜』『有雲見月,有風見花』,若不是透過其它東西的襯托,我們不會意識到月亮有多圓!

沒有經歷寒冷,我們不知道炎熱。
沒有經歷生病,我們不知道健康的可貴。
沒有無常的到來,我們通常不會好好地珍惜當下!

 

我所接觸的新時代思想也說:

 『你的靈魂是你所曾有過的每個感受之總和』
 『人類靈魂的目的就是去經驗所有一切』

 

與神對話這一本書也說到:生命可能不只一次要藉由你演出『你本來不是的一面』,來證明『你本來是的一面』以及『你是誰』。

芸芸眾生所為何來,是千古的疑惑,其實生命不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卻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是去發現你是誰,卻是去『創造』你想成為誰,去體驗你想要的過程,人生是Remember(憶起),也是 Re-member(重組)。

 

我們每個人每天正常的社會運作,需要無以計數的人相互合作方能達成,我們同時是施者,也是受者,在施與受的過程之中,我們終將體悟『大家都是一體的』。有時候你自以為是施者,其實你才是受者。醫生治癒了病人,而病人讓醫生體悟了生命的尊嚴,其實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不應該有誰高誰低的問題。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一時的困頓或許需要一個良師益友的陪伴,菩薩曾發過『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弘願,而人也有佛性,當妳行有餘力時也可以量力而為的助人並修持自己,我相信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不是變得更好或更壞,而是變得更像我們自己,或許人修到後來也只是修個平常心、如常心而已!

相信走過娑婆,經歷了二元,妳也會有你自己獨特的體悟。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一個人來到世間,經歷了生老病死,體驗過喜怒哀樂,逐漸地認清了世間一切虛幻的本質,進而產生了出離世間的願心,而在尋求解脫的歷程,依循許多的老師與法門的引導,終將發現『安心』法門就在自己身上!

接觸到『零極限』『奇蹟課程』這兩個法門,發覺了有其共通處,奇蹟課程藉由365課一天一課的學員練習,轉化修正我們既有的知見,而達到課程要帶給妳我的『心靈平安』,與零極限藉由四句話『對不起、我愛妳、謝謝妳、請原諒我』而帶我們回到『零』(Zero Field)。我相信雖然說法不同,但是描述的是同一個境界。

 

零極限說,發生在你生命中的事並不是你的錯,卻是妳的百分百的責任。<華嚴經>裡也有說到:『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零極限則說到:『你我今生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累世以來記憶的重播,所以要改寫一再重播的劇本,唯有不斷的清理、清理、再清理!』而『記憶』就是『業力』,佛家說『阿賴耶識』。零極限用『內在小孩』,奇蹟課程說這是『虛幻的小我』。『內在小孩』其實是你我的潛意識,它知道你累世以來所有發生過的事件與所有情緒!藉由清理、刪除記憶,擁抱內在小孩,給予全然地愛,將過往的一切放手交託給神性(奇蹟課程用聖靈),因為唯有神性(聖靈)能療癒一切!曾聽過一句話最能詮釋神性的偉大,『醫病的是醫生,讓病痊癒的是神!』,或許定業難轉,但我相信零極限的清理方法或是奇蹟課程的365課操練,不失為繁忙的現代人可以去嘗試的一種方法,重點是要能持續地清理,定業一定也有轉變的機會,屆時神性的無私大愛一定能讓你我重拾『零』的狀態!

 

你我在世間走這一趟心靈的旅程,終將體悟到,所有傷害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人間救主(逆增上緣),所謂煩惱即菩提,常常最痛的創傷其實才是最好的老師!賽斯心法說的的『意念創造實相』,意念是因,實相是果,其實這一切其實都是妳的創造,唯有反求諸己,方為上策!

 

《奇蹟課程》中說到:『你我本來就安居天鄉,只是作了一個流浪世間的大夢而已。』而在<與神談生死>中寫到:『但在最真實的意義上,你並非在一段旅程中。你已經在你要去的地方了,但你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你體驗到自己身處一段旅程中。所以你執意要走這趟旅程,走上這條路你才有可能發現這趟旅程並無必要。你必須走上旅程,才能發現這條路的起點與終點都在你當下之所在!』『分離是個幻覺,你的靈魂知道這一點,所以與神合一只是憶起了你真正是誰,並體驗到了。但是這並非真的再次合一,因為我從未分離,但它會顯得像是再次合一,因為我已經忘了這一點。嚴格的說,是回到你從未離開的覺知,覺知到你與神為一』。

 

『對不起、我愛妳、謝謝妳、請原諒我』

『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再次感謝『奇蹟課程』與『零極限』的流傳!!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_6471  

 

在賽斯書中有提到意識的九大家族,也讓我聯想到曾在于美人主持過的節目<非關命運>的節目中的九型人格分析,這些分析可以讓我們知己知彼,也是一門讓你瞭解人類不同的個性與特質,提升人際溝 通技巧的學問,若運用得宜進而突破個性局限,發揮個性優勢,最終達到自我完成,所以這些學問也是一把打開心鎖密碼的鑰匙。

 

依照賽斯的論述,這些不同的人格分析其實都是妳我的某一部分,全都在我的意識與無意識裡面,若世間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那我的眼睛在物質界所看到的不同人格特質不就是代表著我內在的某一部份,或許分析後我不是指揮型的人,但是在某些情境下我也可以是指揮型的人,也或許這輩子我不是,但累世以來我一定曾經是指揮型的,而這輩子把機會讓給其他人來發揮。

 

從靈魂的角度來看,一輩子是無法盡窺生命的全貌,靈魂的旅程何其浩瀚,也因為一切萬有無私的的愛,可以讓你我在其中盡情揮灑,無限想像與創造,時而男時而女,時而富時而窮,在世間的兩極中深刻經歷與體悟,直到你我玩夠了,體驗夠了,最後回歸中道,此時你我終於覺醒了,不再眷戀物質世界,也憶起了我們真正的身份是靈性的存有,而時間與空間也不再有任何意義,那些過往的人生轉世劇都只是夢中所投射的角色,本質皆空,全都是幻相。『意念創造實相』,當妳覺得你已經可以畢業了,也是下一段心靈旅程的開始!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2004年8月無意間加入了網路奇摩交友,在虛擬的網路世界寫了四年多的心情日記,以文會友而認識了全省的許多朋友,真心感謝每一次你們的真情分享與互動,不管是怎樣的互動方式都讓我收穫不少。

 

記得曾有一位大姐因為我寫了一本關於八字命理書的讀後心得分享,她也去買來看完因而解開她的感情心結。另一位台中的劉小姐說:我花了一個下午看完你所有的日記!當下真的讓我驚呼與感動不已!而我結婚時,高雄的徐小姐也有來參加的的婚禮。

 

更有一位美國的大姊得知我快當爸爸了,執意要從美國寄一些衣服送我兒子,本來一直婉拒其美意的我,也在她真心誠意想要分享祝福的心情下而答應接受她寄來的禮物,後來想要在版面上答謝她時,她已經關版了。

 

與空姐張小姐的第一次碰面,竟是在我太太剛生小孩還在住院其間,她還包了一個紅包要祝福我當了爸爸!後來我也找一天親自請她喝一杯好咖啡以示答謝。

而與新竹禾園茶館掌櫃何大哥的認識則是因為聊咖啡、聊生命、聊好書而結緣,而他的人生閱歷與為人處事態度更是我所要學習的榜樣!

 

後來2008年交友版關版之後,將之前的文章分門別類地放在部落格繼續分享,後來臉書盛行之後,繼續臉書的世界裡繼續地以文會友。在臉書上結識的朋友散佈在各個行業,有老師、作家、藝術家、護士、公司老闆、廚師、咖啡館店長、上班族等等,你們每個人獨特的生命經歷分享與對我的文章看法的回應,也讓小弟受益匪淺,若我曾分享過的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張照片,甚至一句話讓你們覺得受啟發與感動,我也要感謝大家給我分享的機會。你們真誠的回應與感謝,我也銘記在心!

網路是一個神奇的世界,臉書更是一個奇妙的工具,而工具是中性地,讓所有使用它的人去呈現他所要表達的心念想法。人生『相逢自是有緣』『遇緣則有師』『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而在臉書世界裡,我期待著什麼?期待被看見?期待被按讚?期待你的留言與感謝?我想都是也都不是吧!曾思考過,我分享的一篇好文能影響一個人嗎?之前或許有這樣的期待,如今我清楚地知道,有些路對某些人是不可避免地要走上一遭,我無法改變任何人,過去我曾受許多書籍的啟發影響,我只能分享我的心得,而這些心得猶如那一顆顆種子,灑入看見它的人們心中,等待時機破土而出。如今我放下了期待,日後有任何心得我只會繼續分享而已!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網友真情故事,無法一一詳述!再次感謝大家,也真心祝福大家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平安順心!健康快樂!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古人請長輩喝茶,都是講“奉茶”,奉茶就是奉獻給予,
而拿茶杯的手心總是朝下的,也更顯給予的意涵!
如此簡單地喝茶的一個日常生活習慣,
卻隱含如此不凡的深意在裡面。

 

記得在電影<霍元甲>片中有一段談論到何謂『茶道』,茶有好壞之別?
這個問題自己也思索了很久,很欣賞片中主角李連杰的回答,他說:『茶本無分好壞,是人心在分別!』
而人心的分別與判斷也無可厚非,但隨著人生歷練越來越多之後,也很自然地產生了不同的好惡,宏觀地來看,一樣東西可能是另一樣東西相對性的存在,
所以誰高誰低,或許不須去評斷它,卻是可以依不同的因緣去選擇與享用它。

何謂茶道?或許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因為每一個人的回答都代表著茶道的某一面向。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為學日益”是說: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學習知識與技術要不斷地豐滿完善、才能做到精益求精。

而“為道日損”是指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從物質到精神過程中的私心雜念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人與自然的便捷溝通,與道會合,實現藝術與人生的最佳狀態。損之又損、減之又減、簡而再簡、約而再約,“道”便顯露出來。在這個求“道”的過程中,就可以開闢出一塊廣闊的空間來。這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也是一個去雜念而存樸質的過程。

在對茶道的領悟裡,對茶葉的歷史、種類、種植等等的專業知識也是要精益求精,也就是為學日益。

 

當這些知識具足到一定的程度,會自然而然提升至心靈的層次,此時喝什麼茶、在什麼場所喝、什麼時間喝等等的外在條件,都不是最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喝茶時的心境、心的品質如何,藉由喝茶的過程去靜心、淨心、進而發現那用心轉境、心如明鏡的自在與喜悅!

這樣的狀態卻是捨棄慾望與執著、全然地安住於當下才能體悟的,也呼應老子老子說的:少則得,多即惑!

 

其實再多的語言與文字也難盡述茶道,不如有空時喝杯茶,或許在聞香與品嚐回甘的當下,更能契入茶道,與道合一!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_5559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東去-蘇軾>

曾在中國時報看過一篇報導, 講到曹錦輝和王建民的比較,當初曹錦輝初登大聯盟時,王建民還默默無名,如今時空變遷,王建民連續兩個球季拿下19勝,成了明日之星,而反觀曹錦輝卻為傷所苦。

 

如今,王建民流轉各隊,苦等不到上大聯盟的機會,反觀陳偉殷已經是亞洲勝投王了。若將時空拉長來看,創造紀錄的同時也隱含了隨時可能被超越。其實世上萬物都是相對的存在,一件事到了極點就要走下坡了,沒有永遠的第一名!

所謂『物極必反』『過剛則折』,而<易經>的智慧之中便是告訴我們其間的變化法則,先賢也留下了許多話語勸誡世人,『應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高層。』『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出於眾,人必非之。』但是意氣風發、縱橫天下的時候,有幾個人能預料下一秒的變化?人生短短數十載,大家各自有其風華的時代,在人生如戲的角色扮演裡,若能掌握好功成、名遂、身退的時機,便不會亢龍有悔了!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3995IMG_4279IMG_4733IMG_4607
 
今天一早在臉書收到朋友的一則訊息,她說到:『好羨慕你,怎麼可以造訪那麼多美麗的地方?』

其實我沒有常旅行,也常常只是一個走馬看花的觀光客,但近幾年嘗試把腳步放慢,提高覺察周遭事物的感官能力,有時候抬起頭,或是彎下腰,將自己喜好的構圖藉由影像的呈現,才能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眼中的世界。

你怎麼定義『美』?美是主觀?還是客觀呢?
當我呈現我認為美麗影像的同時,是否也有我認為不美的事物存在呢?⋯⋯
所有可以取景的角度早就都存在了,只等著你把相機移到你想要的位置,並按下快門。
我認為美是主觀,也是客觀,
數大是美,一枝獨秀也是美,
至於我分享的照片美不美,就留給各位評斷了!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1378524750-3681364485  

 很喜歡<與神對話>裡的一段話:

『所有的人生都是體驗合一與分離,分離與合一的過程,
這即是人生的真正節奏,創造生命本身的節奏。』

生命中的一切,花開花謝、潮起潮落、聚散離合本是常態,只是要用平常心去面對無常的變化,著實不容易。而生命中的修練也在如此的場景中不斷地展開!

晚清詩人龔自珍的作品「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化為大地的養分滋養了原來的枝幹,而分離常常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放手也只為了成就另一份愛!

上天在不同『時間』安排很多人與我們相遇,有的匆匆忘記,有的留下記憶,有的卻能讓你刻骨銘心。而『因緣』能讓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也能讓兩人分離,也有人明明知道會受傷,但還是一樣義無反顧地去愛。也有人『愛不起』、『傷不起』所以選擇了壓抑與逃避。

『愛情』『時間』,沒有對錯,只是剛好發生了!在時間的長流裡,刻畫著屬於各自的剎那美麗,而每一次的相遇,也代表著當下唯一的永恆!

世間情愛,這亙古的課題,千年的詠歎,是永遠訴說不盡的,我在漫漫時間長河裡經歷著,因為我知道愛無止盡,願我的愛能在你心中的一角~溫柔地綻放!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