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收過一封e mail,標題是:『凡是你所給予的,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
這個道理和許多書籍或是宗教義理都是不謀而合。
仔細思考,妳為何要給予?因為慈悲?因為想讓自己擁有更多?
還是毫無目的,只是單純地給予而已?

 

為何最後會回到妳身上呢?某些書籍說這是『因果律』,一個自然的法則!
妳讓別人體驗的,妳自己也會體驗到,
如果假設大家都是"一體"的,只有"一個人",那麼妳給予的,也只能回到自己身上呀!因為大家的分別心,造成了分裂、批判與攻擊,
所以妳所攻擊的,最後也會攻擊到自己!

 

每當我們給予的時候,我們也接受了"他讓我們給予的機會",
每當我們教導別人的時候,也讓我們再一次的學習,
每當我們受別人"攻擊"的時候,我們也再一次擁有了"寬恕"的機會!

 

曾在書上看到一句話:『接受也是一種慈悲!』

當對方願意接受的時候,是否也展現了一種慈悲情懷,表面上他接受了你的施予,而實際上他是考慮到要讓你"獲得喜悅"。為什麼給予之後,你會自在快樂呢?因為你發現了你的價值,因為當你能"給",也表示了你"有",在你不斷"給"的同時,也表示了你一直是『有』的狀態。

古人請長輩喝茶,都是講『奉茶』,奉茶就是奉獻給予,而拿茶杯的手心總是朝下的,也更顯給予的意涵!如此簡單地喝茶的一個日常生活習慣,卻隱含如此不凡的深意在裡面。

多年前某天下班回家,在車上聽著飛碟電台 ,朱衛茵主持的「下班女王」,節目中提到,『我們給出的愛是否會太多,而造成別人的壓力?』
 
一直接受的人,是否會承受不起而心生壓力?仔細想一想,給予者是無求的嗎?接受者沒有拒絕的權力嗎?

 

在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實驗中,水的分子式H20,兩個H,一個0,如果愛是0,感謝就是H,結果闡釋了,一份愛和一份感謝無法取得平衡,必須抱著謙讓的心,多說一句『謝謝妳』才行,因為『一份愛,必須有兩份感謝,才能維持生命的平衡。』

我想施與受的平衡點因人而異,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施也能受,出入無礙!愛是不斷的去分享與交流,當你因為承受太多愛而升起壓力時,何不適時地交給時間和空間去沈澱一陣子,或許來日你俱足能量後,你也能無私地去分享你的愛!

阿斌

1350568948-2654864179f_2890886_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斌 的頭像
    阿斌

    阿斌の心靈秘境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