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接觸過或是學過東、西方的占星術吧,也有人以此為職業,替有緣的眾生服務與解惑。

 

自己在多年前也學過東方的占星術『紫微斗術』,一年多的學習過程裡,也體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啟發了不少的智慧。接觸奇蹟課程之後,了悟到世間的一切都是幻象,是小我妄念的投射,天上無數的星辰也都是心靈的投射,它們只是『果』,而真正的『因』其實是妳(靈性的你)。

 

 

《奇蹟課程》正文第21章,第2節P460講到,你若認為自己打造之物操控得了你之所見或所覺,而且相信它真有如此能耐,你等於否認了自己的造物主,而相信你是出於自己所造。如果你還認為自己打造的世界能夠隨心所欲地塑造你,表示你已經徹底把天父及聖子、終極之因與相對之果本末倒置了。你一旦否定了慧見,因果勢必混淆。

 

<白寶書>第12章裡面提到,認為你的命運是被少數挑選出來的幾顆星星所控制或影響,不但不合理還奪走了你表達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是的神的清白與自由。占星術有時是個非常危險的遊戲,因為它向人們逐漸灌輸一個對未來的恐懼,並且預先決定了他未來日子的情感。那些認為占星家具有全面智慧的人,簡直就是把他們寶貴的生命推進別人手中。

 如果你一直在自身之外尋求原因和答案,你將永遠聽不到你這個所有真理賦予者和所有一切的創造者自己內裡的聲音。你將始終落入被蒙蔽在迷信和荒謬絕倫的論證之中,使你無法看見你真正擁有的可敬可畏的力量和無窮無盡的瞭解。

 

占星術只是一個工具,占星的人若是願意以聖靈為師,並信任地交託給祂,祂一定會把占星術轉為教學工具,幫助占星者化解人們潛意識裡的恐懼與罪咎的念頭。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album_photo_1612_092034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佛教謂之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脫離母體之後,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嬰兒出生後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

唐人詩云:"公道人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會饒。"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韓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十歲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後,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於衰老對於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髮,老態龍鍾,固然使人感慨,但誰又能逃出這個老的公例?

 

三、病苦:

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也許有人說,科學進步,新藥日出,只要有錢,何愁治不好病?其實不然,特效藥固然層出不窮,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見,如小兒麻痹症,癌症,在近年來日漸增多。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癒身體上的疾患,但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焦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鬱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本來四大假合之身,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時間還好受,倘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四、死苦:

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漢武求長生之藥,只留下千古笑柄。蓋宇宙萬象,生住異滅,周而復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法爾如是,安有例外?佛經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報終仍當墮落,不出六道輪迴。既然如此,則死之於人,也就不足為異了!無奈"壯志未酬身先死",每一個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壯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時死前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離,呼吸困難,心裏有千言萬語,一句也說不出來。這時嬌姿稚子,環繞榻前,生死離別,淒慘無比,尤以將死未死之際,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一一自腦海映過。對於那些善的,無愧於心的,會感到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將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這時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獄相見,神識受業力牽引,墮入惡道,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之痛苦,尚有甚於此者乎?

 

五、愛別離苦:

語云"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六、怨憎會苦:

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七、求不得苦: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電子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咖做侍應生。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八、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苦苦:

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既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壞苦:

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例如我們饑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裏泡著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看電視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看下去覺得快樂嗎?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欲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我們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欲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欲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

 

行苦:

行,是遷流變化義。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但世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人際關係永恆、愛情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總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練成佛的重要途徑。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指六種修成功德的要點。而“萬行”則是對六度的實踐。 “六度”即六種功德,如能貫徹地完成,便能成佛。每種功德均能去除一種特定的業障。

  • 佈施: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佈施 (財佈施) 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 (法佈施) 和信心的給予 (無畏 佈施)。佈施能除去貪慳。
  • 持戒:恪守戒律 (如五戒,十戒) 等。另外捨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
  • 忍辱:不把任何對自己或教義的侮辱或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以及培養耐性。忍辱能除去瞋恚。
  • 精進:簡而言之,就是勤勞地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 般若:增進對佛法的瞭解、增長智慧。般若能除去愚癡。

 

在行六度時,不能另有目的 (例如佈施不能以追求地位、福報、名譽為目的),作成的功德方能稱為波羅蜜.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發心要普度眾生,救拔苦難的眾生,將佛法傳佈到每一個地方,使每一個人都能了解佛法,就先要觀眾生的苦,發起菩薩的慈悲喜捨願心。發慈悲喜捨的菩薩心,就是修四無量心,也就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

 

  • 慈無量心:
    給予眾生一切樂,名慈無量心。發願不但今生,乃至盡未來世,都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隨著願力給予一切快樂,因為眾生無量,所以菩薩行也是無量,起這種慈心,就是修慈無量心。

  • 悲無量心:
    救拔一切眾生的苦,名悲無量心。眾生有種種的苦,要盡我們的力量,用自己的悲心,想辦法把眾生的苦除掉。不但這一生要去做,生生世世都要去做,起這種悲心,就是修悲無量心。

  • 喜無量心:
    見人行善或快樂時,心生歡喜,名喜無量心。見眾生有種種的成就或得樂時,心生喜悅,心量廣大,念念如此無有間斷,就是修喜無量心。

  • 捨無量心:
    對一切眾生,不論是冤或親,都能一律平等,不起愛、憎,名捨無量心。能捨內在種種心境、外在種種境界、物質等,而不起分別、憎愛,就是修捨無量心。

 

 

修四無量心,可在靜坐時反覆思惟四無量心的道理,如此十而百,百而千,使我們的心量能達到無量無邊,這個法門就成就了,此即是慈心三昧。除了靜坐思維外,更重要的是要把這道理在日常生活上來實行、體證。能夠真正做到四無量心,無人無我,心行平等,就是真正的菩薩行。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苦集滅道、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開示的道理,又稱四聖諦。『苦諦』指意苦、身苦、來世苦。所謂意苦就是貪瞋痴煩惱苦,身苦則是病老死苦,而後世苦即三惡道報苦(畜生、餓鬼、地獄)。意苦、身苦乃累世業力所致,或是說前人所造而現世人接承。公平嗎?很公平!因為前人與現世人除了軀體不同外,其他無什差別,現世人造業所成就的苦習,將又感召入某一後世眾生,而繼續苦下去,這個道理就叫因果循環,或俗稱輪迴轉世。

 

『集』是指讓前世業因能與後世業報相續的力量。為什麼前世造業能感召入後世業報之中呢?誰有這個力量呢?答案很簡單!就是每個現世人他自己。現世不治貪瞋痴,隨意造業,煩惱不斷,那這個苦習氣就得以相續,而且愈滾愈大,生生世世流傳下去!所以『苦集』兩字,正好說明了因果循環相續的現象。倘若能使這個苦習不得相續,則當下從六道中得到解脫自在,然而如何使這個苦習不得相續呢?這就要靠『滅道』。

 

 

『滅』乃指涅槃,所謂涅槃,並非死掉的意思,這是對治苦集的辦法。滅什麼呢?滅貪瞋痴煩惱。如果對自己在貪瞋痴煩惱都習以為常的人,當然是苦集苦集苦的不停流轉下去,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貪瞋痴煩惱有覺知時,同一時間滅的作用就被啟動,而且隨著覺知的時間越快,而使滅的作用越強,有一天達到不知不覺的不再貪瞋痴煩惱,那種境界就稱為涅槃。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有許許多多的方法,這些方法統稱為『道』。

 

有人用念佛來滅貪瞋痴煩惱、有人用參禪來滅貪瞋痴煩惱、有人用無所為布施來滅貪瞋痴煩惱、有人用持咒(如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心經等等)來滅貪瞋痴煩惱、…。由此可知,所有的道都是用來淨化自己的念頭或習氣的方法,所以道是來自本心的自我觀照,藉由時時的觀照,使自我透通清淨,這種境界即無我或稱為見性或稱為自性實相或稱為涅槃。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德,即是:常、樂、我、淨四種德性

  

佛陀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心體本空,應用無染,出離(突破)了人天凡俗,以至二乘的偏邪之境,已證常、樂、我、淨之德。

  

涅槃經中說如來四德者:

  

一、常之德性──常者、不遷不變;如來性體虛融,湛然常住,歷經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而不遷,混流萬法而不變,故謂之常德。

  

二、樂之德性──樂者、安穩寂滅;如來圓慧妙覺,出離生死煎逼之苦,已證涅槃寂靜之樂,故謂之樂德。

  

三、我之德性──我者、自在無礙;如來五蘊皆空,具足般若而出離妄我,具足菩提而坦露真我,故謂之我德。

  

四、淨之德性──淨者、離垢無染;如來湛然明潔,出離無明惑染之業,清淨如大圓鏡,了無纖塵微翳,故謂之淨德。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2 Tue 2011 03:09
  • 無我

人生之夢幾人悟,世間之苦令人迷,

 

煩惱菩提本一體,輪迴解脫在一心,

 

時間空間本虛幻,身體人情亦無常,

 

人人是我不是我,無我之後才是我,

 

前念執著與分別,後念接納且寬恕,

 

有生有死非究竟,無生無死是實相,

 

常樂我淨心平安,與愛合一心世界!

 

<by阿斌>

main-0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花了一天一夜看完剛出版的新書<生命迴旋>,作者:鍾灼輝。書中P209有一段提到,作者曾被問過一個問題:『假設你即將離開人世,要為自己立下一個 墓碑,你會在墓碑上刻上什麼?』

 

 

我心血來潮地思考了一下,我想我會留下以下的文字:

 

『我是一位心靈旅者,在結束了人生這一趟心靈旅程,感謝這一路上伴隨我左右的親友,

 

曾經呵護我、教導我、提攜我、幫助我的所有人事物,每一次的一期一會,

 

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增添了旅途中許多的樂趣,願你們大家在未來的旅程裡,

 

持續地保有對生命的熱情,創造平凡的幸福,分享生活的喜悅!

 

我的圓滿人生9字真言~愛、祝福、感恩、分享、寬恕~』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微風輕拂髮稍,帶來秋晨的涼意,

 

朝陽灑落大地,帶走昨夜的濕意,

 

平凡在每一眼凝視的花花草草裡,

 

幸福在每一刻體驗平凡的生活裡!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與一位精進在學佛之路的同學聊覺醒、開悟、解脫輪迴的話題。

突然他用了一個比喻,他說:你我所在的娑婆世界好像一列火車,而神佛菩薩卻是坐著直昇機,火車上的乘客不斷地承受著生老病死、得失煩惱、幻滅無常、業力輪迴等等的痛苦,而佛菩薩坐的直昇機一直在列車上方,並垂下一條佛法之繩,等著接引有緣人。但是在列車上作著生死大夢的人,根本渾然不覺有這一條要把你拉出夢境的繩子在列車上方,還想要汲汲營營去坐列車的商務艙、頭等艙。但是那些有佛緣的人,或許是苦夠了、苦怕了,因緣際會接觸到佛法,也想試試看這一條可以讓人解脫的法門是否有效,進而皈依了佛法僧,在清楚而明確的步驟與精進的修持之下,不斷地信、解、行、證,最終拉到了那一條車廂之外的繩子,人為之力只能拉緊繩子,但是繩子要向上拉卻只能靠神佛菩薩的加持力了!

 

對於還在無邊苦海浮沈的眾生,根本難以想像車廂之上的天空才是真實的世界,乘客不斷地列車一列換過另一列,繼續承受著旅途奔波之苦,而已經坐在直昇機上的佛菩薩是過來人,所以知道列車上的乘客所有狀況,因為佛菩薩的慈悲大愛,不希望也不願意再看到車廂內的眾生飽受痛苦,所以放下了佛法的解脫之繩,只等著乘客發出想要覺醒解脫的願心、願力,只要有佛緣就一定會發現車廂之外的接引繩子。

 

由佛菩薩的眼界觀看車廂內一切,一切都是虛幻的,就連承受的苦痛亦是假的,但是對於車廂內乘客的眼界所及的一具具身體,卻是歷歷在目、栩栩如生,而在人際關係互動後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也都真實不虛,怎麼會是假的呢?

 

但是佛菩薩不會打破車廂窗戶硬把乘客拉上直昇機。因為對於正在作夢的人,硬把他叫醒可能會嚇到他,佛法只是一個工具,藉由佛法在夢裡循著一定步驟輕輕地喚醒乘客,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假的,扭轉他一切錯誤的知見,並告訴他天空才是你真正的家,也有一條繩子正等著你願意去抓緊,讓你回到真正的家鄉。

 

真正的家鄉是在一體覺性的真實境界裡(天堂、涅槃),完全自由,一無所需,不虞匱乏,完全地圓滿、平安、喜悅,不生不滅、只是永恆的存在!

 

59993_520638284626637_456510492_n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