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為學日益”是說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學習知識與技術要不斷地豐滿完善、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為道日損”是指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從物質到精神過程中的私心雜念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人與自然的便捷溝通,與道會合,實現藝術與人生的最佳狀態。損之又損、減之又減、簡而再簡、約而再約,“道”便顯露出來。在這個求“道”的過程中,就可以開闢出一塊廣闊的空間來。這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也是一個去雜念而存樸質的過程。

在對茶道的領悟裡,對茶葉的歷史、種類、種植等等的專業知識也是要精益求精,也就是為學日益。

當這些知識具足到一定的程度,會自然而然提升至心靈的層次,此時喝什麼茶、在什麼場所喝、什麼時間喝等等的外在條件,都不是最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喝茶時的心境、心的品質如何,藉由喝茶的過程去靜心、淨心、進也而發現那鏡心、心如明鏡的自在與喜悅!而這樣的狀態卻是捨棄慾望與執著、全然地安住於當下才能體悟的,也呼應老子老子說的:少則得,多即惑!

其實再多的語言與文字也難盡述茶道,唯有持續地稟持那真心誠意方能契入茶道,與道合一!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以前學習命理的過程之中,藉由理論去印證過去與未來所發生的事件,也發現了凡事都有例外,沒有人能百分之百準確預測。

人通常會懷念或追悔過往,也會憧憬或恐懼未來,而人對於未來總是充滿好奇,求助於算命早已不稀奇。人類小我總是想趨吉避凶,雖然也無可厚非,但是人對於每個今天或是每一個當下卻常常沒有深刻的覺知,已經不知道如何快樂自在去過每一天、每一刻,而且不斷地把悔恨與恐懼的心念投射在過去與未來。

現代人的課題不是應不應該去算命,而是要全然地接受今天當下的這一刻,面對今天應該要面對的課題,若是以此心態去過每一天,我相信今天就會是恩典,當下就會展現奇蹟!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黑幼龍/

「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進步,還能幫助周遭的人突飛猛進。關鍵在於他們必須學會做正確的指導。」

記得多年前與國外來的一位主管一起去拜訪顧客。我們剛坐下不久,我就迫不及待向這位顧客說明我們的產品的性能,還有我們能提供的服務,不但講得頭頭是道,如數家珍,而且還做了不少比喻。當時真的頗為得意。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我的主管說:「你在不在意我給你一點回饋?」(Do you mind I give you some feedbacks?) 我立即回答說,當然可以。

於是他就告訴我,在與顧客談話的時候,應該先探索顧客的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問題。因為一般而言,人喜歡自己買,不喜歡被推銷。換句話說,我們要做的是幫顧客買,因而不需要忙著推銷自己的產品。當時聽了後,印象頗為深刻。但迄今對那次談話最難忘的,還是他開始講的那句話:我可以給你一點回饋嗎?

傷害自尊

你看,簡單的一句話,竟將「批評」轉變為「分享」了!人人都不喜歡批評。批評會引起反感,甚至迫使人為自己辯護。當你批評一位業務員上個月的業績太差了。他立即的反應就是最近經濟不景氣,或最近廣告選錯了媒體,所以效果不佳。他甚至會反駁,別的業務員上個月的業績也好不到哪裡去。卡內基更將「不批評」列為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原則。他認為批評他人相當危險。因為你可能會傷到那個人的自尊,人在尊嚴受到傷害的時候,很難會與你由衷的合作。而在今天這個工商業的時代,全心的團隊合作是多麼不可或缺。

真誠分享心得

然而,做主管、做朋友(特別是好朋友),必須幫助他學習、進步,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要在說明之前,真誠的問對方:「你不在意我跟你談一下我的心得吧!」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即使是老同事,即使是夫妻,我覺得在提出批評之前,都要先說類似這樣的話。不但要說,語氣還要溫和。千萬不要不耐煩,或一語帶過。接著,在批評的時候,對方做得好的部分也要提到。真心讚賞對方的優點或好的表現之後,他會更樂於接受你的指導。想想也真是的,優點絕不該因過錯或缺點而受抹殺。你要指正他,就該讚美他的優點,這樣他才會進步,才會成長。

我們的一生都需不斷地成長。孩童階段、青少年階段、成人階段都應該成長。無論是在家庭,或工作中,或在社會中,但願我們能一直不斷進步。然而有的人成長得很快;有的人進步緩慢;另有些人根本停滯不前。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進步,還能幫助周遭的人突飛猛進。關鍵在於他們必須學會做正確的指導。

引言

只有當一個人願意被影響的時候,溫柔、客觀的勸告才有被接受的可能。
你想贏得他人贊同你的想法,一定得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真心的朋友,這就是捕捉他心靈的一滴蜜,得到了他的心。
人就是這樣,想要引領他,比須先了解他,即使是為了他的好處。
--美國總統 林肯
Abraham Lincoln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幾天前接到一通以前家教學生的電話,驚訝之餘,也聊了一下近況,回想當初才國二的她現在已經小孩8個月了,時光匆匆,感嘆世事變遷的快速,緣生則聚,緣滅則散,緣起緣滅,只能一切隨緣了!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近日在msn巧遇一位南部的網友,線上他感謝我多年前推薦他看告別娑婆這一本書,當下我也忘了曾有此事,不過內心卻是喜悅的,他因為書中寬恕的理念原諒了傷害他的人,我相信好書是會自己找讀者,沒有過不了的難關!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May 14 Sat 2011 05:11
  • 承擔

今週刊748期裡面有一段話與大家分享:
如果你能承擔一百斤,神是不會多給你那一百零一斤的!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一世
我超脫靈魂的羈絆
轉世輪迴
只為再度與你相戀

⋯⋯這一年
我尋遍千山萬水
驀然回首
卻已是滄海桑田

這一月
我掃盡菩提落葉
不為續佛緣
只為斷了痴念

這一日
我埋葬前塵往事
再修梵行
奈何我心已亂了千年

正是你的心美,才能映照詩詞之美!
from<老神再在2>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破無常
更生人楊振堂打死台大副教授謝煥儒的事件,引起台灣社會的恐慌;然而,謝煥儒的妻子,張美瑛,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原諒。
她的寬容,安撫了所有人的不安,...
採訪 謝煥儒 夫人,對我而言也是煎熬。
經歷喪夫之慟的她,傷口尚未平復,我去探問她的內心,是不是太殘忍?
2007
723日,謝煥儒在河濱公園遭毒癮發作的楊振堂用棍棒打死,她的妻子張美瑛馬上從花蓮趕回台北,在飛機上她不斷默念︰「南無阿彌陀佛。」
台北傳來的消息只告訴她丈夫病危,她不知道其實丈夫是被亂棍打死,心裡還抱著一絲希望,希望丈夫可以化險為夷。
       
然而,當她趕到醫院時,丈夫已經往生,慈濟的同修們也已經趕到醫院為丈夫接引。
 

 她沒有呼天搶地的大哭,也沒有咒罵楊振堂,
 
她默默流著眼淚,靠在丈夫耳邊輕聲地說︰「爸爸,我們原諒他。」
 
因為在佛教信仰中,人往生時,耳識是最後離開,若丈夫能夠聽見她的聲音,她只希望丈夫走得無牽掛。
看破無常,當作還前世的債
她說︰「我不要丈夫帶著仇恨離去,若是前世欠下的孽債,還了,當下解脫;
如果沒有欠,那他就是現世菩薩,用死亡喚醒社會大眾要對更生人伸出援手。」
張美瑛擦乾淚水,說︰「無論原因為何,我都欣然接受。」
驗屍當天,警方借提楊振堂到現場做筆錄,他不停地說︰「我不知道。」
張美瑛不恨楊振堂,她說︰「我要如何仇恨一個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人?」
 
「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來?」
張美瑛說︰「上人(證嚴法師)常常教誨我們,我卻只是沒感覺地聽了就算了,
 
直到這次事件,我受到很大的震驚,才真正體會了無常。」
       
在警方交給張美瑛的遺物中,有張發票,謝煥儒買了麥片、果汁,為孩子張羅早餐。
當時在家裡接到警察電話的,是唸大學二年級的二女兒,她哭著說這種人都不值得原諒;
大女兒對著報紙上楊振堂的照片一直畫叉,寫著︰「雜碎雜碎雜碎!」
小兒子才剛升高二,每天晚上,他要躺到父親的床上才能睡著。
謝煥儒一直是孩子的大玩偶,會故意改編歌曲,跟孩子一起大唱︰「小小姑娘,清晨起來,一不小心,跌入毛坑!」
他自己的童年卻很刻苦,大學聯考時雖然考上高雄醫學院,卻因為家貧而改唸台大植物系,
因為哥哥已經先考入台北醫學院,家裡只供得起一個孩子唸醫學院。
唸台大時,謝煥儒沒錢買車票,總在清晨花幾毛錢買兩個饅頭,從台北走上一整天才回中壢老家。
這樣一個好人卻被壞人給殺了,為什麼要原諒?謝煥儒的學生哭著打電話給張美瑛問:「師母,你怎麼能原諒他?我到現在還是好恨。」
張美瑛卻說:「楊振堂也是可憐,他的養父養母早死,養姊也不肯再收留他,我們要怎麼怨恨他?」
療癒傷痛,深思生命真價值
張美瑛又說:「我也沒有第二個45年來怨恨了。」
原來,張美瑛的童年也充滿傷痛。45年前,她自己就是直接受害者。
當時經商的父親被朋友倒債,父親只好倒其他親友,天天有人到家裡討債。
複雜的人來人往讓念小學的張美瑛被人傷害,
她不敢告訴父母,幼小的她認定唯一解脫的方法就是自殺,她無時無刻不想著自殺的方法。
還好菩薩悲憫她。
有天,她在家附近的大樹上看到一句話:「常唸觀世音菩薩消業障」,年幼的她不懂佛法,想說家裡從小拜觀世音,跟著念總沒錯吧。
過沒多久,鄰居發生了兩件事,讓年幼的她比別人還早領悟到生命的可貴。
有天,隔壁鄰居的大哥哥跟女朋友去划船,沒想到船翻了,大哥哥不幸淹死。
在喪禮上,大哥哥的母親駝著背,用柺杖打棺木大哭說:「你這個不孝子,怎麼可以讓我白髮人送黑髮人!」
她驚覺如果自己自殺了,只是把一切的苦丟給父母。
不久之後,鄰居有對夫妻吵架,妻子氣不過上吊死了,她的父母堅持開棺驗屍。
他們商借張美瑛家的騎樓驗屍,小小張美瑛在一旁看了更是心驚,鄰 居 太太還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沒娘疼愛。
這兩件事讓張美瑛了解:「人要好好活著,因為我們對別人有責任。」
漫長的青春期,張美瑛更不斷思考:「我活下來,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考上台大歷史系以後,張美瑛在登山社認識謝煥儒。
講起丈夫,張美瑛總是帶著笑。
謝煥儒家境貧窮,身高又只有 153公分,獨獨張美瑛看見他的內心善良又有正義感,
 
她甚至認為,嫁給謝煥儒是她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她說:「如果我可以幫助他成家立業做好事,不也很好嗎?」
從心放下,欣然看待生死題
當電視新聞播出張美瑛選擇原諒的新聞後,
一位慈濟的 張 老師打電話給她,原來在四十幾年前他的父親也是被壞人打死,他的母親滿心仇恨。
在電視上看到張美瑛選擇原諒後,
他反問八十幾歲的老母親:
「我們當年非得要一個公道不可,得到了什麼?
       
除了將壞人關起來,我們沒有時間療傷,全家人都得靠精神科醫師開藥才能過日子。
如果我們當年選擇原諒,是不是會不一樣?」
張美瑛也聽說鄉下曾經有一個賣豆漿的婦人,非常愛漂亮,每天清晨都會打扮得很美才去煮豆漿,有天清晨,歹徒打開半掩的大門,不只搶了她全身的項鍊珠寶,還把她推進
滾熱的豆漿裡。
婦人往生後,警方仍遲遲無法破案, 她的家人便在婦人下葬時,讓她一手拿著利斧,一手拿刀,要她化為厲鬼追兇復仇。
       
他們告訴張美瑛,他們真的好後悔當初為什麼不能讓死者好好安息?
在謝煥儒的告別式上,張美瑛送給參加的親友一本《生死皆自在》,書的封面上寫了一段話:
「遠去的親人已如一只飄揚的風箏,假如有一根線把它拉住了,這個風箏就會一直掙扎;
祝福它,放下它,就讓風箏自在飄到它該落地的地方。」
當瘦弱的張美瑛微笑說︰「對於這一切,我欣然接受。」旁邊的人都紅了眼眶。
去找張美瑛前,我為自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後我才安了心,因為我不是探刺他人傷口,而是真心想知道︰
「我們要如何原諒犯錯的人?人要如何學會寬恕?」
美瑛師姐謝謝你,你讓我終於懂得什麼是「慈悲喜捨放長情」。
網路轉載文章~~張美瑛的原諒~~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所有的疾病之發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你知道:你不只是一具身體,透過疾病,你可以關注到你仍有一個可以和身體分開的心靈!
from<老神再在2>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問:

      我這兩天和一個資深的奇蹟學員聊天,心理衝突很大,很困惑,所以想請您們解決我的問題:



      1,告別裟婆裡說,「是你讓你的弟兄這麼做的」,他這句話到底是從絕對實相角度說的,還是從幻相的角度說的?



      2,一個資深的奇蹟學員和我說,「真寬恕其實很簡單,就是全然地接納當下的一切」,我以前操練真寬恕都是按照《告別裟婆》裡的那些收回投射,交托聖靈等步驟按部就班地操練的,可是一聽她說,又覺得很有道理,既然一切都是幻覺,都是不存在的,當然全然地接納當下即可咯!可是這樣的話,學了奇蹟課程不就和沒學差別不大了嗎?!了解了一切分裂只是幻覺,然後就全然地接納當下的一切,這樣是很好,可是這樣能悟道嗎?這樣能出離裟婆世界嗎?!!



    問的問題有點傻,但懇請解答,多謝!


答:

    •  
        •  
              我今天被老闆開除了,根本是我讓弟兄(老闆)這麼做的;

              我今天被我朋友背叛了,根本是我讓弟兄(朋友)這麼做的;

            今天老闆給我加薪升官,根本是我讓弟兄(老闆)這麼做的。
        • 你一定很喜歡《告別娑婆》這本書,不僅努力學習知見,還很認真地操練裡頭提及的方法。


          在絕對實相的角度,你什麼也沒做,弟兄也更不可能因你讓他做而做了。


          但這句話「白紙黑字」在那裡,應該是有些道理才對,我們不妨一起做個實驗,將這句話擴充到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情況,請你仔細唸並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



          讀完後,再回到你的問題:告別裟婆裡說,「是你讓你的弟兄這麼做的」,這些「生活應用」是否勾出了你某些感受呢?


          讓我們回到理論面來看這個問題,課程裡說的「你」,不是活在這世上,正在呼吸、生活、工作的你,而是那一點靈明尚存,能選擇小我思想體系(恐懼、分裂)或聖靈體系(一體寬恕)的「抉擇者」(Decision Maker)(
      奇蹟課程理論體系解說暨用語解析的圖表
          )。


          課程的所有教誨,都是針對心靈(Mind)而言的,我們內心的抉擇者要學會心靈的力量,從而不受外在形式(身體,世界,行為)所惑。


          Ken 在答覆一名學員的問題借用了戲劇的比喻,「既然課程說,這個世界是我造的,劇本是我寫的,那我就可以選擇做我愛做的事……」,Ken的答覆是「課程說的 『你』,是內心的抉擇者,而不是妳認同的這具身體(自我形象)。」


          布偶自己不能演出布偶戲,是那操縱布偶的人編寫了戲碼。我們都是布偶,都在依抉擇者編了卻又忘了的戲碼在臺上演出。而 J 讓我們做的,只是牽著他的手,回到臺下來,一起看這場戲。


          所以「是你讓你的弟兄這麼做的」一句話,我們可以停留在戲台上,和另一個布偶繼續爭論「是誰做的?」「根本不是我做的!」「在哪個層次說的?」


        也可以發揮抉擇者心靈的力量,看見導致這一切爭執背後的情緒與感受(劇本)都是自己的抉擇,並不是其他布偶「害」的,牽著自己(布偶)的手,回到台下來,憶得這不過是一場戲,你真正的靈性早已安居天鄉,一切都沒事。
          這個人說「真寬恕好」,那個人說「接納很妙」,聽了這麼多「廣告詞」之後,面對生活上仍層出不窮的矛盾和不安,我們當然該問:「這是真的嗎?」


          讓我們誠實地反省一下,知道了「了解了一切分裂只是幻覺,然後就全然地接納當下的一切」之後,你是否仍有分裂、對立、分別之感?你是否仍有親疏之別?是否仍認為「這弟兄比較法相莊嚴,就一定比我學得好?」


          奇蹟課程向來是一門「簡單」,但實踐上「並不容易」的一條路。


        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裡,仍然有我們習以為常而不自覺的分裂,你願意把這句話懇懇切切的套用在你所見、所知、所想、所被想的一切嗎?
    • 問答關係常帶有一種幻相,好像「答」的人比較「高明」似的,因此得跟你先說明一下:奇蹟資訊中心設立問答服務,旨在充當一面鏡子,使同修弟兄遇到問題與挫折時可以感受到來自其他弟兄的支持和鼓勵;同時,以奇蹟課程的觀點適時提供協助弟兄面對問題時的參考而已,是不能也無法取代「你」自己的親身體會的。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