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像都會經歷:自卑感的恐懼或是優越感的渴望,但這兩者都是小我,最終還是要接納與超越的!
- Jan 12 Thu 2012 23:46
自卑感的恐懼與優越感的渴望
- Jan 09 Mon 2012 23:32
新聞有感
今日頭條:台籍2女在日本被謀殺,張姓嫌犯被抓後,畏罪自刎!
『雖然是一個新聞事件,但其中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張嫌不管是為了偷東西(匱乏之念)還是為了男女之情(身體的欲望),錯殺還是謀殺,為了世間這些虛幻的東西(夢中英雄),傷害了自己的友人,因為內咎會要求懲罰,所以才以自刎的方式(小我的恐懼),結束了自己30年的生命,整個事件其實也是在教你我,唯有『寬恕』世間這一切的虛幻,才能解決這一切紛擾(寬恕是最好的治療師)。』
- Jan 09 Mon 2012 19:57
《奇蹟課程》教師指南談:何謂死亡
書中講到:世間的一切幻相,都是出自死亡這個核心夢境。把生老病死視為生命的過程,這種觀點不是很瘋狂嗎?萬物的出生,只是為了死亡這是世界牢不可破而且一成不變的信念。它被視為『自然的運作法則』,不容置疑,人們只能接受它為生命的『自然律』。那種循環、變遷、不定、不可靠、不穩固,循著某種軌跡而盈虧盛衰的過程,都被視為上主的旨意。沒有人敢質問,宅心仁厚的造物主怎麼可能有這類旨意?
死亡的『真實性』深深紮根於『上主之子是一具身體』的信念中。有時候要扭轉這樣的信念也著實不易。
從小到大看著世間萬象『生、老、病、死』、『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功成、名遂、身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那一種現象不是在訴說著:一切都在變!
周易繫辭所謂:『生生之謂易』,若從世間的角度來看所有的變異,因為脫離不了二元對立,所以不管怎麼『變』,結果終將是幻夢一場,遲早會讓人大失所望。
真正的生命是不生不滅的,要悟入這個沒有『死亡』的境界,只能依各人的因緣去求師問道了,能否覺醒開悟,明心見性,就隨各人的造化了。
- Jan 08 Sun 2012 18:21
作一個人間的過客
在<斷輪迴>書中看到一則《多瑪斯福音》裡頭的語錄:作一個人間的過客!
說這句話似乎有點多餘,因為誰不是人間的過客呢。悠悠的人生歲月裡,憂心著人生中如浮雲般的一切,情愛、權力、財富、生理上的慾望,這些除了對身體有價值以外,還有什麼意義呢?追求世間的欲樂無異於在追求痛苦,這樣的人間過客,多半只能在悔恨、愧疚的遺憾裡再次沈睡,繼續編織下一段的人生幻夢。
在人間其實可以用另一種心態去生活,並非要你捨棄身邊的一切人際關係、身體的欲求等等,而是用一種執而不著,淡然且隨順因緣的心情去面對種種人生情境,你的內心對世事的虛幻了然於心,就算擁有了全世界也不是真快樂的認知更是篤定,你的起心動念不一定非要利益眾生,行為舉止更是與多數人無異,但是內在源源不絕的喜悅卻是常掛臉龐。
『同為人間之過客,相逢何必曾相識。』自己很喜歡這2句話的意境,既然相識結緣了,更是要珍惜這殊聖的一期一會,是善緣還是惡緣,其實也只存乎你的一心而已。
現在的你是哪一種人間的過客呢?
- Jan 06 Fri 2012 12:49
《奇蹟課程》是怎麼談「業力」的呢?
- 東方靈修法門常用「業力」來描述因果律的運作,《奇蹟課程》對因果也著墨不少,但不曾使用業力一詞。業力與因果報應的觀念深深札根於「過去決定現在」的線性時間觀,只在小我的世界中成立;耶穌則在《課程》中提出一個全新的觀念──因與果一體不分,須臾不離 (T.26.VII.13:1),是人心落入對立的思想體系之後,才開始把因與果視為不同之物的。
- 這世界的對立分別狀態,以及時間幻化出的無常,恰恰為世間的因果律和業力搭起了絕佳的舞台。小我心態當初搞出因果的觀念,就是為了鞏固根本不存在的分別幻相,使它顯得更為逼真,好讓我們相信自己非但攻擊了真實生命的源頭,還要為此獲罪當罰,早晚必受報應。但是,即使我們已(自己選擇)落入這世界的信念體系,業力其實還是中性的,從《奇蹟課程》最究竟的理論來看,業力與分別幻相、罪罰報應同樣非真。只是既然我們已經接受了分別對立的信念,也認同了因果律,耶穌很願意教我們如何順勢善用此一原則。
- 小我心態是這麼想的,在這人世間無論做或不做,一定逃不了報應。在對立的因果觀念下,善有善報,惡因一定招致惡果,一如欠債必須還錢,如此因果業報才能平衡。這說的其實沒錯,只要我們的選擇仍在有形世間的層次上,必定逃不開這一結局。
- 然而,耶穌要帶領我們透過這世界的表相,走進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認清只有在心靈層次才能做出真正的選擇,而且選項只有兩個:小我恐懼的思想體系,和聖靈寬恕的思想體系。《奇蹟課程》認為真正有意義的因果關係,只存在於心靈層次,而在心靈層次供我們選擇的兩個思想體系各有其果報,也就是我們是否體驗到平安,而當下的平安完全取決於當下的選擇,與過去所做的決定毫不相干。
- 傳統的業報觀念要我們在時空中輪迴,承受自己行為的果報,而《奇蹟課程》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法門──只要寬恕,瞭解平安的真正起因,就能幫助我們由「業債」中解脫,脫離業力的輪轉,重獲心靈的自由。
<轉載自奇蹟課程中文部官網>
- Jan 06 Fri 2012 03:20
咖啡.音樂.閱讀的五感享受
在咖啡館聆聽悠揚的樂曲,閱讀啟迪人心的章節,啜飲著香醇回甘的咖啡,真是人生一大樂事。身體五感的享受在咖啡、音樂、書籍的化學作用下發揮到極致。
咖啡已是許多人每日不可或缺的飲品,這樣的飲品更顯示出一種生活文化與人生態度,但忙碌的現代人若是不願意放慢一下腳步,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那享受這樣花費不多的悠閒氛圍將會比登天還難。
咖啡隨著溫度下降的酸甘層次變化,感受種植者、烘焙者與店家師傅的用心呈現;
樂音隨著節奏變換,時而昂揚,時而低沈,惱人的情緒也獲得了抒發;
書本裡發人深省的段落詞句,透過文字與作者的人生智慧產生共鳴。
咖啡館是一個窗口,咖啡是一個媒介,引領你回到內心,找到真正的自己,發現那不曾失落的純真,重拾那生命的熱情!
- Jan 06 Fri 2012 02:29
旅途中的咖啡香
喜歡在旅行中尋找咖啡館,旅途中隨著窗外影像不斷變換,內心也暫時卸下煩憂,清風吹拂著柔和的陽光,與山海交織出迷人的氛圍。
沿著景觀公路,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態度,聞著咖啡香,我找到了心中已被遺忘的角落。在布拉格廣場露天咖啡座裡,咖啡融化了冬日飄落的雪花,在東北角石城服務區裡,咖啡讓海上的龜山島更顯靈氣,在苗栗相遇森林屋裡,咖啡讓山中雲霧淨化著天地萬物。
回首來時路,每一段旅程的每一杯咖啡,都溫暖著旅人的心,也讓過往的記憶得以沈澱,並感受到當下的喜悅與幸福。
旅途中尋找著未知的咖啡館,而品嚐咖啡之後更引領我邁向下一段未知的旅程,如此接連不斷。就讓我的身心靈在咖啡的陪伴下繼續出發吧!
- Jan 04 Wed 2012 19:48
外面沒有人需要覺醒,除了「你」以外
當心靈好似作了分裂的選擇,並以小我的思想體系活在世間大夢裡的一具具身體之內,對本來與上主一體的圓滿覺識早已遺忘。要憶起你好似失落已久的完美天鄉,唯有喚醒你沈睡已久的心靈,當你覺醒於本來如是的一體永恆生命之後,娑婆世界裡虛幻的時間與空間、生老病死的無常與痛苦、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關係等等,對本來就一無所需的你(靈性的你)來說恍如南柯一夢,一個無足輕重的妄念只需一笑置之即可!尚未夢醒的人首先要鍛鍊自己的心靈,才有覺醒的可能,在世間鍛鍊心靈的法門很多,《奇蹟課程》的『真寬恕法則』給出了其中一條回歸上主之道。
在世間好似有70億人口,有70億各自獨立的靈魂,其實心靈只有『一個』,只是因為一念之妄而分裂再分裂(這一妄念卻根本不曾真正存在過),並選擇了小我的思想,所以小我看似有很多個,其實也只有一個。在虛幻的世界裡,你作著你的人生大夢,而你的人生不是別人夢出來的,你自己才是作夢者,當你作好你自己的心靈修練功課,有朝一日當你覺醒時,你終會體悟到,外面其實沒有『別人』,那些所謂的別人也只是那『唯一的心靈』所投射出來的角色(這場夢裡的所有角色也不曾真正存在過)。真正的你是靈性的存在,而不是這一具具無常的身體,你也一直活在一體生命的天鄉裡,不曾被上主遺棄過,上主一直擁抱著你,賜給你一切,讓你圓滿喜樂,毫無匱乏。
外面真的沒有『別人』,只有那『唯一心靈』的不同意識層面所投射的『所有角色』與『所有輪迴』,當你願意負起『自己』覺醒的責任,聆聽聖靈、化解小我、收回投射、覺醒於上主天鄉將只會是『一剎那』!
再次閱讀<告別娑婆><斷輪迴>有感!
阿斌 2012.1.4
- Jan 02 Mon 2012 01:21
觀照不代表寬恕
『觀照』雖然不代表『寬恕』,
但若是能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當快要批判別人或是作出言語攻擊時,
適時地寬恕它,很多不必要的糾紛與衝突一定會少很多!
- Jan 01 Sun 2012 23:54
覺醒的關鍵
第三遍看<斷輪迴>這本書,再次看到自己很喜歡的一段話:
『你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並非取決於他人如何看待你;你是
怎樣的人,實際上是取決於你是如何看待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