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638704-3655506424_n  

世局如棋,每一步都牽引著下一步,環環相扣。

人生何嘗不是一個謎,這個謎唯有你親身走過,掀開屏障的帷幕,方能體悟謎底要帶給你的啟示。

生命在呱呱落地時揭開序幕,在關係的締結後各自粉墨登場,登場的是愛恨情仇的劇情、進退得失的抉擇、生老病死的循環。

常言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而人生這一趟旅程不也是從『無知』到『圓融』的修練過程嗎?但是有誰能料到『塞翁失馬』的當下,那個最終的結局呢!當下的『知』很有可能是『無知』的開始,而當你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時,此時你的內在會產生了一個空間,當你願意讓更高的意識進駐與帶領時,你未來的生命在這樣的『無知之知』下,一定會產生奇蹟般的變化。

(宋﹒蘇軾)題西林寺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你我在不同的人生視野高度裡,大家各有所感,冷暖自知,不禁讓人有『不入此境,難識此境』的感嘆。常常你見山是山,我見山不是山,或許大家各有前因,所以不須要去羨慕或比較境界的高低,而其實山是不具任何意義,除非你賦予它意義。你怎麼『定義』你的人生,你就會怎麼經歷你的人生!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在『變』。生命的層次也代表著你一定會經歷無常變化,而這樣的層次之美在於你經歷風風雨雨之後,願意全然地去臣服與接納這一切的不完美,寬恕原諒他人或自己的懊悔,那麼你心中的愛與感恩將會很自然地滿溢!

阿斌(照片拍攝於台東太麻里)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58078529-1527601373_n  

曾聽朋友提到,每次聽到張宇的<曲終人散>這首歌,都會讓人憶起了過往隱隱的痛。有誰沒有經歷過人生的悲歡離合,越是心愛的人,相聚時總是特別地喜悅歡欣,但是要離別時的憂愁與心痛,更是令人神傷,尤其是在某些不得不離別的狀況下。

親人的驟逝、遠行當兵求學、愛侶的分手、親人的分居等等,這些不同情境,卻訴說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愛別離』!也是佛教說法中,人生八苦中的其中一項。

若這一場悲歡離合的劇情,是在雙方的某一意識層面早就協議好的,那麼經歷這一切就有其特殊意義了。可能是藉由別離讓雙方成長、藉由放手而成全另一份愛,或是藉由辭世而讓在世的人能獨立自主與珍惜當下。

易經的『咸卦』是講感情的卦,『咸』是無心之感,『感』把心拿掉就是咸了,猶如少男少女心意互通,忽然看對了眼,也就是無私、無為、圓融無礙之感。

奧修的<愛>這本書中也提到:愛跟另外一個人無關,一個充滿愛的人只是去愛,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會呼吸、吃飯、喝水、睡覺一樣。愛不會要求,也不期待任何事。愛只會給予,但不會期待得到多少。愛無法被展示、被研究、被分析,只能夠去體驗,也唯有透過體驗,你才能知道愛是什麼!

當一個人真正愛一個人時,你的自我會開始溶解消失,這就是『無私』。
愛需要一個無所求,不期待的氛圍,這就是『無為』。
易經與奧修所談的愛是一樣的,也值得大家的效法。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緣生則聚,緣滅則散』是不變的世間法則,緣份的生滅也不是人為主觀的想法可以決定,妳我只能在相聚的每一個當下『珍惜與感恩』,我相信所有悲歡離合的樂曲都只為了襯托埋藏心中的那一份愛!

阿斌(照片拍攝於桃園蘆竹)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80720827-3544574886_n  

不曾刻意追逐夕陽,但是夕陽之美總是吸引人的目光。

唐朝詩人李商隱《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若以一天的時光象徵人的一生,那麼黃昏的夕陽就象徵了老年的階段。黃昏夕照的美景總是短暫,當下美景轉眼就要消逝了,也讓人感嘆晚景雖好,可惜無法久留。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千年來的嘆息,至今還讓許多人迴盪不已。人生中的生老病死,要屬老境最難挨,有的老人因為窮苦而陷入困境,有的老人百病纏身,有的因為孤獨而寂寞無聊。我相信唯有個人的轉念功夫上努力,可以扭轉此一情境。

大家若能珍惜把握這夕陽美景,『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全然地享受這當下每一刻,就算黑夜即將來臨,也一定能坦然地去面對與接受!

阿斌(照片拍攝於桃園蘆竹)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94020758-1683700517_n  

雲與月的對話

雲:你為什麼有圓有缺?

月:你不也是飄忽不定,變化莫測。

雲:哦,原來無常也是一種常,缺憾是為了成就圓滿。

月:你不用期待我下一次的滿月,我也不會羨慕你的千變萬化。因為我本來就是圓滿的,只看你從什麼視角來看我。

阿斌(忘了在哪拍到的)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905  

『枝頭垂櫻春意悠,瓦簷暖陽心恣遊,

欲迎還怯無還有,無盡相思無盡愁!』

阿斌(照片拍攝於天元宮)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68368713-3398573891  

『風停見花落,鳥鳴覺山靜;有雲見月,有風見花。』
若不是透過其它東西的襯托,我們不會意識到月亮有多圓!

沒有寒冷,我們不知道炎熱! ⋯⋯
沒有生病,我們不知道健康的可貴!
沒有無常的到來,我們不會好好地珍惜當下!!

生命可能不只一次要藉由你演出"你本來不是的一面",來證明"你本來是的一面"以及"你是誰" 。

『過去』並不決定我們的現在,
『現在』才決定我們的現在。

現在,如果有什麼事是你選擇了在你的人生中去經驗 ,
別只是"想要它",
要"選擇它" !

阿斌(照片拍攝於台北)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29323898-144158666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若水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整句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停留在眾人最卑下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樣,居惡地而不辭,存心要像水那樣淵深,有容乃大, 修道的最高境界就要像水一般,能夠利益於萬物而不爭,總是往下流,依勢而行,即使處在最卑下污穢地方、人所厭惡處也無怨尤。能夠修到這個境界,差不多就與道合一了!

這也呼應了<馬可福音>說的:『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在<僕人>這本書中也說到:最偉大的領導其實是侍奉,犧牲和給予。

在<與神對話>中說到:『一位真正的大師,並非擁有最多學生的人,而是創造出最多大師的人 ;一位真正的老師,並非是最有知識的人,而是令最多人擁有知識的人;一位真正的神,並非擁有最多僕役的人,卻是為最多人服務,並且使得所有其他人都成為神的那一位!』

像老子這樣有智慧的人都願意以水為師,『水』當然也可以是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導師,我們可以~
向水學習為人要『謙卑低下』,
向水學習處事要『隨遇而安』,
向水學習修心要『清澈透明』。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一系列講水結晶的著作,也揭示了水分子受不同文字、語言、聲音所傳達出的共同真理:『愛與感謝!』

一份愛需要有兩份感謝,象徵著水的分子式H2O。 H:代表感謝,O:代表愛。它更象徵著『施與受是一體的、施與受的平衡!』

佛教上說:人體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所組成。而人體內有70%都是水,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的 70%。我們可以一天不吃飯,但是不能一日沒有水。
近幾年全球各地洪水肆虐,而其實水有強大的"淨化"能力,淨化著長期被傷害的地球之母,也淨化著人類貪婪的心,或許犧牲了很多人的身家財產與性命,但從更高的角度來看,我相信洪水裡面蘊含著深深的祝福,祝福著地球上70億人口成為靈性覺醒的新人類!

綜觀以上東西方典籍裡的智者論述,其實都在講同樣的東西,而你願意謙卑地效法向『水』學習嗎?

阿斌(照片拍攝於陽明山)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29323912-3871963896  

閱讀東西方書籍的過程裡,發現了雖然翻譯的詞彙不同,但是表達的意義卻是相通的。

聖嚴法師有云: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西方詞彙的表達是:面對、接納、臣服、寬恕、交託!

易經的六十四卦裡,其中的第四十七卦,『困卦』,澤水困。

困卦卦辭曰: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若能亨通處事,心靜穩定則吉。困中有賴貴人幫助,故應冷靜以待支援必可無咎。

人生難免遇到低潮與困境,當遇到困境時正是考驗一個人智慧的時候,而困卦最主要的啟示就是叫我們要:『安於困!』

人之常情通常想急於脫困,反而因為妄動而陷入更大的困境。安於困就是叫我們先靜下心,想一想身邊還有沒有其他資源或人脈的幫助。

若是西方的詞彙就是:『臣服』

臣服首先要面對與接納當下所發生的一切,不批判、不賦予任何好與壞的判斷,臣服不是不作為,也不是消極,而是讓自己產生一個安靜的時間與空間,讓解決困境的辦法自然地從心中浮現,當時間到了就能走出困境。

阿斌(照片拍攝於新竹五峰鄉)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97825078-4281287059_n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上社群網站儼然變成許多人每天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熱情的談話內容也常被冰冷的文字所取代。

在網路上的你是否有好幾百位朋友,但還是覺得孤單呢?而當你進入社群網站時,是否也等於關上了心門?當我們在網路世界分享自己最好的一面時,卻沒有帶著真實的情感而不自覺呢?

或許大家應該要減少滑手機的時間,並重新學習與人的相處,有機會多抬頭仰望晴空、眺望大海、走入山林與花海,感受生命真正的美。

阿斌(照片拍攝於新店)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2867994-1818685048_n  

很喜歡與神對話書中一段話的意境:

『成為每個進入你生活的人的禮物
成為每個你進入其生活的人的禮物⋯⋯
如果你不能成為禮物
就不要進入那個人的生活中
當有人意外的進入妳的生活中
要找尋那人來此所要接受的禮物』

我們常說:施比受更有福。施者看似能力比受者高,但其實『施者』與『受者』是相對性的存在,大家是一體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藉由給予這個動作,看到雙方內在的『愛』與『感恩』在世間交流。

你想成為別人的禮物嗎?你想為別人帶來禮物嗎?當一個社會是以給予為優先考量的話,那麼現今世界的亂象絕對會改善許多。

人生匆匆,短短數十載,緣生則聚,緣滅則散。而所有曾經接受過的禮物也終將歸於塵土,唯有當下的珍惜與感動長存!而人與人的相知相惜,是否能如蒲公英的花語那般,當緣盡情了,『我會在遠處為你的幸福而祈禱!』

阿斌(照片攝於南投清境)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