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在清淨無染的地方修行,確實讓人較容易生起莊嚴祥和、平靜無爭的感受。
然而,在喧囂擾攘的紅塵俗世中,在所謂的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從未止息的現實環境中,透過種種問題與狀況的遭逢,我們才能藉此明確感受到自己心性裡的「貪、嗔、癡、慢、疑」,以及內在種種不同的黑暗面向。
修行,不是一趟拋下紅塵俗事的心靈假期,而是一種能透過切身的紅塵俗事,來提升自己心性智慧、不斷進化自己靈魂的旅程。
因此,深入的說,修行的道場到底在哪裡呢?在「清淨寶地」還是在「紅塵俗世」?其實,這些都是外境,並非箇中重點。
真正修行的道場,就在每個當下的身心裡。
修行的道場,在我們透過身體的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接觸到外在事物時,內心所相應升起的感受。
而修行,就是在當下感受升起的時候,能否拉開距離,去覺察、去觀照自己的心是如何被這些外在的發生所引動,進而引發一連串後續的喜、怒、哀、樂種種情緒反應,以及後續的行為。
當我們開始修行,觀照自己的心境時,你會發現~每個當下,相應於外在的種種發生,無論心引動了哪些反應,最基本的,不外乎有「樂受」、「苦受」,以及「不苦不樂受」三種感受。
而這「心」的特性、或說「小我」的特性,就是執著和抗拒~執著於樂受、抗拒於苦受,因而隨著外境流轉,不停地在執著和抗拒中起舞,紛擾不休。
但如果我們能如此修行、如此觀察,就會開始看見所有的「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全都是來來去去,生滅不已的,不會永遠停駐。只是一般人的心因為缺乏覺知,很習慣下意識隨著它們起舞、任其擺佈而已。
這修行的過程,其實也沒什麼特別深奧難懂,我們就只是看著、觀察著,不涉入也不逃避,不認同也不抗拒,意識就像個中立的第三者、旁觀者似的,沒有分別心、不帶好惡、不隨之起舞地看著,仔細而深入地看著、觀察著一顆心在當下的感受……
如實、如實、如實觀照著這情緒感受如此的來,又如此的去……
功夫深了,久而久之,你的心自然就跟著觀照而清靜了!寧定了!
這就是《心經》起首~「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基本功夫。
度誰的苦厄?境由心生,先度盡自己心中一切苦厄,再說吧!
真正的修行,並不在讀了多少心靈書籍,也不在於上了多少心靈課程,知道、累積了多少靈性道理。
在於~能否於每個當下的起心動念處下功夫,從中如實觀照自己的感受,從中修練、提升意識的覺知,進化自己。
(文/朱家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