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水面上倒映的影像是你心中的陰影、累世的傷痛,那麼想要獲得 療癒,也唯有從水面上的你、當下的心去著手。

其實現在的你是可以不受過去束縛,暫且放下傲慢的自我吧,當你願 意去『求』,表示你允許打開自己的心門,邀請更高的力量幫助你以不同眼光看事情!
 
1293595969978953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若水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整句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停留在眾人最卑下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樣,居惡地而不辭,存心要像水那樣淵深,有容乃大, 修道的最高境界就要像水一般,能夠利益於萬物而不爭,總是往下流,依勢而行,即使處在最卑下污穢地方、人所厭惡處也無怨尤。能夠修到這個境界,差不多就與道合一了!

 

這也呼應了<馬可福音>說的:『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

 

在<僕人>這本書中也說到:最偉大的領導其實是侍奉,犧牲和給予。

 

而在<與神對話>中說到:

 『一位真正的大師,並非擁有最多學生的人,而是創造出最多大師的人 ;

一位真正的老師,並非是最有知識的人,而是令最多人擁有知識的人;

一位真正的神,並非擁有最多僕役的人,卻是為最多人服務,並且使得所有其他人都成為神的那一位!』

 

像老子這樣有智慧的人都願意以水為師,『水』當然也可以是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導師,我們可以~

向水學習為人要『謙卑低下』,
向水學習處事要『隨遇而安』,
向水學習修心要『清澈透明』。

 

綜觀以上東西方典籍裡的智者論述,其實都在講同樣的東西,而你願意謙卑地效法學習嗎?

3500969_164429041924_2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人生之旅好像在爬一座階梯,每一個幫助你的人,啟發你的老師,都引領你向上,從更高的角度,不同的視野去看同一件事。

隨著閱歷增長,開始體會到『少則得,多即惑』這一句話的深意。

年少時,沈浸在浩瀚書海裡享受『為學日益』的樂趣,如今,很自然地把『為道日損』奉為人生圭臬。

 

一路走來,這趟佛、道、禪、命理、易經、聖經、奇蹟課程的心靈歷程,讓我收獲不少,也放下許多。

2012/12/21是另一個靈性成長的起點,我將以『化繁為簡,以簡馭繁,回歸當下,回到內心』,單純自在地活出自己。

4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歐波諾波諾大我意識法(Self I-Dentity Ho’oponopono )是由被授與夏威夷州人間國寶稱號的治療師莫兒娜(Morrnah Nalamaku Simeona)創始的神奇療法,她傳授給伊賀列卡拉‧修‧藍博士(Ihaleakala Hew Len,PhD.),其後,修‧藍博士便透過這種特殊的療癒過程,改變了一整座夏威夷精神病院的命運,甚至治癒了所有的精神病罪犯,創造許多不可能的奇蹟,接下來更與喬‧維泰利博士(Joe Vitale)合著《零極限》一書。

 

《零極限》的譯者宋馨蓉在上月(五月)21日於光中心讀書會中,與大家一同分享清理和療癒的經驗。笑容爽朗的宋馨蓉上週才飛往澳洲參加修‧藍博士的工作坊,進一步體會零極限的境界,因此這場讀書會報名人數相當踴躍,現場來了超過八十位的朋友,其中有些朋友並沒有讀過這本書,就先演練了書中的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在場觀眾也積極發表自己對零極限的看法,有人感覺零極限就是愛的源頭、是奇蹟,也有人感覺這是與神性的連結,用愛來改變世界的方法,是一種覺察更深的清理過程,使人寬容、謙卑,放下自己的執著,回歸到本我的狀態。

 

有人在練習這四句話的過程中,發覺自己更能全然地活在當下,不再困於記憶重播的情緒反應裡;有人則感受到練習可以把負面的情緒轉化成愛、情緒變得比較平靜,也有人因此收回對外在的一切投射,最終療癒了自己,並且對自己創造的世界負起全部責任,更能擁有慈悲心。

 

神聖的指引就像一座燈塔,宋馨蓉說:「…你(會)感覺到自己與神性之間有道巨大鴻溝,是當我們用記憶時,阻礙了神性的(能量)流成為我們的靈感。當記憶沒有清除乾淨的時候,它就會像一張黑紙一樣,阻礙神性流入你的潛意識裡頭。」席間,大家也分享了不可思議的改變:有人去預約看診時常大排長龍,練習之後連續兩次掛號都不必花時間等待;有人瀕臨業績瓶頸,轉而練習這四句話,業績反而暴增兩倍。更有人真心送愛與感謝給多年賣不出去的房子後, 在兩天內以四千多萬成交。有人才默唸了幾天, 多年的失眠竟不藥而癒!當你能夠與內在神性連結,你就是零極限,沒有限制,有無限可能。

 

「它(指療癒)有時候不是瞬間帶給你平靜,」宋馨蓉特別提到這一點:「有時候事件勾起你的記憶比較多、比較深的時候─也許三天、也許三個月、也許三年!修‧藍博士曾說:『它(神性)不是麥當勞、不是得來速,不是點了之後馬上送給你的大漢堡,它會在最好的時候以最好的方式呈現。』」

 

宇宙萬物皆有記憶與靈魂

荷歐波諾波諾大我意識法另外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宇宙萬物都有記憶、靈魂,即使是一張椅子也會跟我們共享記憶。宋馨蓉當場分享了一個例子:

 

過去在夏威夷有個路口只要發生車禍,必定是死亡車禍,消防局用盡各種辦法依舊無法解決問題,於是他們請修‧藍博士過去處理。這條馬路紀錄了人們共有的記憶,聚集負面的振動,因此有愈來愈多的靈魂在那裏往生,走不開的靈魂就被困在那裡,即使想走也無法離開。因為這條路已經留下太多負面的記憶,修‧藍博士到那裡以後,也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清理他自己,此後那個地方再也沒有發生過任何死亡車禍了。

 

「說到負起責任,也許有人會認為:『這關我什麼事呢?』,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但我為什麼要對別人的行為負責任呢?這部分就是需要臣服的地方,」宋馨蓉說道:「所有的人類都是一體的,擁有共享的記憶,所以當你清理了自己,這世界就會變好。這個境界的意義需要親身去體悟,清理我們自己,然後外境就會改變。修‧藍博士面對強暴犯、殺人犯時,全都負起了責任。」外在紛擾的表象其實是內在想法的投射,當你在別人身上發現了什麽你不喜歡的,你就是在自己的內在也有那部份。如果我們主動清除這些負面的振動,它也會離開別人身上,最後會離開這個世界,世界也就變得更好。

 

宋馨蓉參加修‧藍博士的工作坊之後,有了更清楚的體悟:「當我們在疑惑的時候,是哪裡有問號?是腦、是記憶有問號,當我們聽到再回答或反應,是誰在聽?誰在回答?都是記憶,是記憶在重播!」跟修‧藍博士見面之後,她深深感到零極限的境界是要親自走進去的,到達「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地清理自己,活在當下,不用記憶去解讀、質疑,甚至不必想太多,如同現場一位觀眾所言:「順順地走下去就對了!」。放下,允許愛、交給神,你就能體會全然的自由。

 

零極限的基本原則

若讀者對荷歐波諾波諾大我意識法感興趣,可以嘗試默念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一起練習清理潛意識裡累積的記憶,也許也能夠體驗到神奇的奇蹟。零極限的基本原則裡說明:「通往零極限的車票就是說那句「我愛你」:愛會讓你獲得超越一切理解的平靜,向神性說「我愛你」會清理你內在的一切,轉化並釋放阻塞的能量,這樣你就能體驗當下的奇蹟─零極限!」(文/楊玲韶)

 

2011040222000032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剛接觸易經時,學的第一個卦就是『乾』卦.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整個乾卦給我們的啟示是,當我們能力還不足時(潛龍),應該虛心學習,多培養內涵與修養,建立誠信,累積實力,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才能, 須謀定而後動,不可鋒芒畢露,草率行事。

 

當你能注重自身修養,謙卑為懷,言而有信,待人以誠,行事謹慎,自然會成為眾人景仰的對象。此即『見龍再田,利見大人。』這樣的大人物實乃經過初九的自我約束,有信譽、有能力、有善心、謹言慎行所成就出來的。

 

凡君子應當早晚常自我反省、鞭策、勉勵自己,如此可以免去得意忘形之弊害,或雖身處困難、危險的環境下,亦不會產生錯誤和罪過。

 

人需努力於自我修養,秉持內在謙虛的功夫,注重真正的實力與才能,如此方能適得其所,徹底發揮;相反,操之過急,未顧及根本、基礎功夫,只仍停留在原處而徒犯錯誤與過失罷了。

 

由於不斷地下功夫去努力,而終於達到飛龍在天的境界,自然成為德高望重,到處受人景仰的大人物;此意謂著自身有積極努力向上之心,即能遇上優秀、傑出的大人物,並只要誠心接受教誨、指導,就能顯達成就。

 

雖然持續的努力不懈,但最終依舊會產生變化,故務必凡事慎重,虛懷若谷,不居功,不與人爭,居德而忘,如此方不致因變化事生,而導致錯誤、後悔之境地。亢龍是已昇至極點、高到不能再高的龍了,所以不動反而沒事,一動必會有悔。按之人事,驕傲盈滿,好走極端,知進忘退者是終必有悔的。

 

 

猶記得國學大師南懷謹的書<易經雜說>裡面有提到,人生的六字真言:『進退、存亡、得失』,一個人的做人處事若能將這六字掌握得宜,因時因地制宜,一定能更容易悠遊自在於人間的。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以不變應萬變』,在在都說明了,因為『時間』『空間』的不同所產生世事的千變萬化。觀察大自然、日夜的變化,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體悟很多人生道理,人生短短數十載,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角色與課題,能了悟易經智慧的人,一定能隨心所欲不逾矩。

20127514421885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門弟子講修行,先不談解脫輪迴,至少想圖個六根清淨吧,六根是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從六根所接觸的對象上說,稱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聲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嚐的味道,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濕滑等,意根思想的稱為「法」──那是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這些就被稱為六塵。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那麼,為什麼要稱為六根清淨呢?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於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在於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轉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淨,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也必有瞋,貪與瞋,是由無明──煩惱而來,合起來,就是「貪、瞋、癡」的三毒交加,惡多善少,永無出離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脫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衛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事實上,我們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說,我們利用六根而執取六塵,六塵充塞了六根,障礙了六根,六根便成了六塵的奴才,也習慣地成了六塵的應聲蟲。如果六根不執六塵,六根不受六塵的支配與誘惑,那麼,六根就從六塵之中得到了解脫,解脫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淨的六根,因為自由的六根雖然仍與六塵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塵的引誘而造生死的染污之業,所以稱為六根清淨。

說得明白一些,所謂六根清淨,不是沒有了六根,而是我們的生理官能,不再隨著外境的幻象而轉,這就叫作一塵不染──但這絕不是等閒的工夫所能辦到的事。

 

記得聖嚴老師說過:修行有三個階段,就是心和境的關係的改變。第一階段『心隨境轉』,也是我們大多數的情況。在第二階段『境隨心轉』,只有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跟著改變,境隨心轉,更顯示心的力量可以很強。心力強的人,能影響環境。所以,就能達到修行的第三階段『境隨心滅,心隨境無』。


在<醒來,開啟心世界>這一本書看到一段論述:
所有的煩惱如果只有一個根本原因,會是什麼?『分別心』!如果能用幾個字表達美好的覺知,消除煩惱,會是什麼?『無分別心』!

 

那麼修到六根清淨時,是否也同時達到了無分別心的境界呢?這是可以繼續商討的問題。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個故事裡, 有一段文字與大家分享:『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相隨!』我相信沒有分別心不是沒有了起心動念,而是他的起心動念都是為了眾生、為了利他、為了慈悲喜捨。

那要怎麼去看自己修行的境界呢?在<斷輪迴>這本書,看到自己很喜歡的一段話:

『你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並非取決於他人如何看待你;你是怎樣的人,實際上是取決於你是如何看待他人的。』

 

我想『修行』可以簡單的說就是:修身、修心、放下分別、放下評斷而已!

 4aadc8a25d233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小時候看西遊記,唐三藏去西方取經,那時候對『佛經』兩個字完全沒有概念,感覺是出家人必須唸的書籍,非常地殊勝。

 

後來大學時瞭解到佛經是指釋迦牟尼諸弟子所傳述的佛陀在世時的說教,以及其後佛教徒稱為釋迦牟尼言行的著作。這個時期的我第一次接觸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一部很精簡、也很美的一篇佛經。現代都市人學習「般若心經」,因「心經」可以令我們在百忙之中找回自我,不會生活得焦慮和不安。一般都市人都有「失心」的現象,一切的身體疾病及靈病亦隨之而來,因此,「心經」可說是幫助我們都市人找回自己的「心」的經典。因此心經不愧為「心之經」,不單打破我們的迷情妄執,而且使人平心靜氣地來思索這一顆「心」。

為甚麼要修「心經」?因為心經能斷一切眾生的無邊生死苦。而自己的朋友也有每天抄寫心經經文的習慣,或持誦的習慣。要領悟心經的真義,令心經的精華在我們的潛意識紮根,可以將經文唸到滾瓜爛熟,朗朗上口,自然會感染到經文的精華,然後才開始解透經文中的真義,這種領悟方法通常最快,也最好。

 

「般若心經」其實是一篇哲學論文,是最高佛學的宇宙觀。因此,心經沒有宗教色彩,任何教任何人士均可誦讀,體驗經中的智慧。佛祖釋迦牟尼說修法共有八萬四千個法門,每一法門皆可渡人成佛,所謂「八萬四千個」,祇是比喻,謂方法極多,無以為數,祇要領悟箇中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可選擇的方法。所謂「皆可成佛」,亦是泛論一個人得到極大的快樂,非指死後可以成仙成佛,乃指今世能超脫「生老病死苦」,掙脫人世間總總不幸和痛苦,做一個快樂的人罷了!

 

自己也曾和有持誦習慣的同學聊到《心經》的經文,同學說他認為經文可以再濃縮成三個字:『無所得。』
與另一個朋友也聊到此話題,他卻認為也可以濃縮成另外三個字:『觀自在。』
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不同的三個字是有關連的,甚至於在更深的意涵上是相通的, 因為自性本來就是圓滿具足的,所以在靈性的層面上是一無所需,沒有任何增添的需要, 一切自由自在,毫無罣礙。

 

《心經》顧名思義,屬於心法:「『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眼界,『無』意識界……,『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說得不能再明白了:你眼前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唯有放下,化解一切形、聲、色、相才能入道。問題在於,大部分的信徒常懷著「有求有得」、「有對有錯」、「有悟有證」的心態在誦《心經》,求福德也好,求心安或求解脫也好,和《心經》的內涵早已背道而馳。不論你是誦念,還是書寫,甚至把《心經》編成歌曲或舞蹈,誦之舞之,儼然成了一門藝術或文化,但與道業卻風馬牛不相及。

 

由於該經旨在論述成道境界,即無上正等正覺,在佛教中亦為「不可說境界」,必須躬親體驗才能感悟,而無法透過文字和簡單邏輯推理而得。由於其精神與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理念相契合。就好像寫美食介紹的人,他親自品嚐過美食,並將其味道以文字呈現,但是看文字的人並沒有吃過,完全只能依照文字的敘述去想像,其實美食的介紹最終還是希望能引領你『親自』去吃、去印證介紹文字的真實程度。

 

我相信『大道至簡』,但是越簡單的東西越不容易描述,就好像大學時修高等微積分,老師可以用兩個黑板證明『1+1=2』,大家要從『有』到『無』,從『二元』到『一體』,從『無明』到『開悟』,從『人』到『佛』,真的還是需要一番『心』的修練,依照「般若」的妙法修行,方可解脫生死煩惱的苦海,達到究竟喜樂的彼岸,證入不生不滅的實相境界。

心_1_~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網路上無意間發現一間店,看了一下地址竟然是在自己的 家鄉新北市中和,雖然還沒去造訪,但是從外觀看來,感覺 是一間很有個性的溫馨小店,該店座落於巷子內,有機會一 定要去認識老闆,品嚐一下中和的咖啡香!

 

私藏不~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自在地開著車,在山林間,在海濱,在峽谷中,快慢隨意,
追著風,望著西沈的夕陽,等待天上的繁星升起,月光灑落,
車上悠揚的樂音伴隨,聆聽內心的呼喚,忘卻了時間的流逝,
用盡彎道中的每一吋路面,方向盤引領著我,重燃無限熱情!

p2702291a22814001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87年擁有的個人第一輛汽車,完成了許多男人想擁有一輛汽車的心願,在多年前看到福特Mondeo有一則廣告:一個上班族在職場上遇到壓力挫折,最後選擇放下煩惱,啟動汽車引擎,駛出停車場,把車開往山上,找尋真實的自己。
啟動汽車引擎象徵著啟動內心沈寂的熱情,而車子行駛在山林間也象徵著人在大自然裡,才容易真誠的面對自己。

廣告中的一句台詞:換算之後,你是否還記得真實的自己?感動人心的廣告,常常有著很深的寓意在裡面,廣告中的場景,也是我很喜歡的景觀公路之一,台14甲線,也就是連接清境農場與合歡山的省道。

我相信這則廣告一定打動許多人的心,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房車其實是一種很特別的工具,它可以代步上班,載小孩上學,購物,旅遊,約會兜風,山上看夜景,幫朋友搬家等等,它也能遮風避雨,讓你在車上小憩,聽音樂,吹冷氣,看書,談情說愛等等,它創造了很多的價值,也連結了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情誼。

~阿斌擁有汽車的感動~

 

f_6557254_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