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痛苦的三大來源:

1.捨不得

2.放不下

3.忘不了

 

(轉載自網路文章)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確幸』摘於村上春樹《蘭格漢斯島的午後》一書。

 

『小確幸』即: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生活有了微小而確切的幸福, 人生才不會像乾巴巴的沙漠一般枯燥無趣。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在網路看到一則新聞:『《今日美國報》選出全球十大品嚐咖啡最佳城市,入選的還有奧地利維也納、美國西雅圖、巴西聖保羅等城市,而台北是亞洲唯一入選的。《今日美國報》評選全球十大咖啡之都,台北被選為第十名,報導指出,台北有深刻的咖啡文化,業者在咖啡豆挑選、烘焙、烹煮的用心,也獲得肯定。』
回想自己多年前從HERE雜誌(台北精選咖啡館60家)、到近期的《一日,尋味台北》《台北咖啡印象》《週末咖啡小旅行》《找咖啡館》《台北咖啡時光》等書籍中,尋覓著自己心目中對味的咖啡館,其實咖啡儼然成為不少人每日生活的必須飲品,在『泡』『飲』『品』咖啡的過程裡,咖啡的香氣早已與生活文化融合為一了!
你在台北喝過咖啡嗎?超商、連鎖咖啡店、巷弄裡的特色咖啡館、台北近郊山上的景觀咖啡館等等,形形色色的店家創造出紛紜萬象的咖啡『道』,而每一個客人也在品啜咖啡的當下,感受到了生活在台北的『小確幸』!

村上春樹的書中說到:『生活有了微小而確切的幸福,人生才不會像乾巴巴的沙漠一般枯燥無趣。』

對我而言,小確幸就是在有悠揚樂曲的咖啡館裡,閱讀一本好書,品嚐一杯回甘的黑咖啡。
ps.
『小確幸』摘於村上春樹《蘭格漢斯島的午後》一書。

『小確幸』即: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

 3219661_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靈性覺醒>這本書看過一段話:『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溫柔的人已經放下小我,與其神聖本源(大我)合一,溫柔的人已經在地球地球上的多次轉世之中體驗過極端的光明與黑暗;溫柔的人懂得謙卑,且不再批判他人的行為;溫柔的人了解將所有的生命連結在一起的意識;溫柔的人是你們。

 

你曾意氣風發過嗎?你曾意志消沈過嗎?走過人生高峰與低潮,現在的你感恩嗎?現在的你謙卑嗎?我相信隨著年歲與經歷的增長,多少會淬煉出一點人生的智慧,對於『計畫趕不上變化』『風水輪流轉』『世事無常』的實際體驗也有深刻的體悟吧。你相信『人定勝天』還是『道法自然』呢?『上善若水』,你若能效法『水』的謙卑、低下、隨順,常常能『無為而無不為』,若是你以『小我』『恐懼』為師,那麼就會是『有為而無作為』了!

 

『塞翁失馬』的當下,有誰能預料到最終的結果呢?我相信只有神知道吧。而『臣服』意謂著『放下』對結果的期待,『放下』的先決條件是『信任』有更高的智慧會安排一切,這樣的安排不一定是讓外境改變,卻是讓你能『心安』的奇蹟顯現。

 

你願意宣示『我不知道這一切的意義』嗎?這樣的『無知之知』反而是一則賦予你我力量的宣言,當我們的理智願意承認『我什麼都不知道』時,我們就能後退一步,讓內在更高的力量(聖靈)主導,引領我們的人生之路。

 

聖嚴老師說過:『心安平安』,這跟《奇蹟課程》要帶給我們『心靈平安』的宗旨是相同的,先有心安,才有外境的平安。你找到了你的『安心法門』嗎?你我不一定需要有『斷臂求法』的決心才能找到安心法門,而是現今法門很多,你願意真心奉行哪一個?

 

試著這樣禱告吧!『親愛的造物主,我把我對(工作、金錢、健康、感情等等)的所有看法,都交託給您。請您打開我的心,讓我敞開地接納一切愛與豐盛。請您透過我來傳遞你的愛與豐盛,教我如何服務這個世界!』

 

你願意臣服嗎!

 

301fe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個生活平庸的人帶著對命運的疑問去拜訪禪師,他問禪師:「您說真的有命運嗎?」「有的。」禪師回答。

「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窮困一生呢?」他問。

禪師就讓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給他看說:「你看清楚了嗎?這條橫線叫做愛情線,這條斜線叫做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

然後禪師讓他跟自己做一個動作,他手慢慢地握起來,握得緊緊的。禪師問:「你說這幾根線在哪裡?」那人不由脫口而出:「在我的手裡啊!」

語畢,他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命運是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

 

一個人的習慣,往往影響他的一生。因為習慣左右我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性格也跟著改變;性格改變,命運也就產生了變化……。

 

(轉載網路文章)

 

命運手~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親愛的師父:

「接受我自己」跟「愛我自己」有什麼不同?

 

有很大的不同。接受自己還是很低的意識狀態——當然,它比拒絕自己、譴責自己要好一點。它只是一種醫葯,而疾病是拒絕、譴責自己。但是任何醫葯都沒有長久的、最終的價值;他的價值只是在於驅除疾病。一旦疾病走了,醫葯也該「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了。

 

之所以產生這個「接受自己」的觀念,是因為長期以來,所有的宗教、傳統都教導人們不要接受自己,而是要譴責自己。都說你裡面有些醜惡的東西,你必須藏起來,壓抑它。然後 又說什麼生命中也有好的東西,但這些好東西不是天生的,是你必須要去努力學習才能得到的。

 

這其中的要點就是:不好的、醜惡的東西是你天生就有的——你必須譴責它、壓抑它、約束它,最好是完全摧毀你的這些天性,但至少要約束住它。社會所尊敬的人主要是那些完全摧毀自己天性的人。這樣的人被稱為聖人、聖雄。

 

由於千萬年的灌輸和訓練,你有了特定的道德良心——但道德並不是覺知。

 

道德來自社會的訓練。而覺知是你的本性。

 

對於覺知來說,你裡面沒有任何不好、醜惡的東西。自然所提供的一切都能用來幫助你的覺知成長。這是原料。

 

在一座美麗的大樓建成之前,你只看到那些髒亂的建築原料,你無法想像:用這些髒亂的原料最終能夠造出美麗的大樓。你可能會想:最好還是把地掃乾凈,把那些原料都扔掉。但是你不知道:地面上這些髒亂的原料將會成為美麗大樓的組成部分。所需要的就是好的建築師。

 

大自然給了你一切東西,你能利用這些東西讓自己成為一個神;而你要不要成為一個神,大自然依然給你了自由。如果你是被迫而成為一個神,那麼你的神性毫無價值——你成了工廠的產品。

 

大自然不會強迫你,它只給你巨大的自由:你可以用同樣的原料創造出一個魔鬼,也可以創造出一個上帝;你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地獄,也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天堂。你可以墮落到最低,也可以上昇到最高。但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兩種情況都是你的可能性,你有選擇的自由。

 

但所有的宗教都在說一個純粹的謊言。

 

它們一直在說:你生來就是有罪的,你的天性、自然性只能把你帶到罪惡中去。你必須跟你的自然性做爭鬥。這就是它們的定義。

 

看看所有的宗教是如何定義「善」與「惡」的。可能在具體問題上有不同的判斷,但基本原則是一致的,那就是:你身上凡是被自然控制的都是不好的。你必須擺脫自然對你的控制。自然就是邪惡,你必須成為超自然的。

 

由此那個拒絕、譴責的觀念自然就產生了。你裡面所有自然的東西都要被拒絕、被譴責。

 

這意味著:你必須拒絕生命、破壞愛和歡笑。你必須成為一個機器人,所有的功能都必須是後天的、人造的——按照那些所謂的先知、聖人的旨意去塑造。

 

其實「天性」、「自然性」就是意味著:不論你做什麼,你都無法破壞它、去除它;最多你只能隱藏它、壓抑它——你把你的自然性稱為「獸性」、「惡魔」。

 

正因為人的自然性不被接受,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很吃香。還沒有誰的思想能這樣在短短的時間內掀起全球性的革命。這其中有什麼祕密?

 

沒有什麼祕密。只要你看看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都是怎麼對待人們的……它們全都壓抑人的性欲;因為性是你身體裡面最重要的能量。

 

性就是你的生命力。

 

你是通過性能量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精神分析其實是宗教的副產品。如果沒有這些宗教,也就不可能有什麼精神分析。但現在反對宗教的精神分析已經和宗教心照不宣地合作了……很奇怪。

 

心理醫生已經很明白這一點:狡兔死、走狗烹——如果精神分析徹底打敗了宗教,那就是精神分析的自殺,他們這些心理醫生就要失業了。

 

其實弗洛伊德是個權力欲很強的人,但他又是個懦弱的人,他不敢像耶穌那樣自稱先知,但在他的潛意識中有一個強烈的想成為一個先知的渴望。精神分析就是弗洛伊德的宗教,他是這個宗教的先知。精神分析從一開始就是宗教的同謀,精神分析只是在表面上反對宗教,其實他們做的是同樣的生意:控制人們的精神。起先這個生意只有牧師和政客兩個股東,現在有了第三個股東:心理醫生、心理分析學家、心理學者。他們的合作很默契,可以心照不宣,不需要彼此會面。

 

宗教一直用「內疚」——人的自我譴責——來控制人們。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自己。

 

但我不喜歡「接受」這個詞,因為這其中似乎有這樣的意味:「能怎麼辦呢?我就是這麼個人,我能接受這樣的我。」不,在我看來,僅僅接受自己是遠遠不夠的。

 

還要「愛自己」,這是完全不同的。愛自己會讓你感到受祝福。

 

不論大自然給了我們什麼——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必須伴隨著歌聲和舞蹈去生活,沒有任何內疚。

 

正是因為這個內疚,所以才會有接受自己的觀念。

 

應該讓內疚從人性中消失,一旦內疚被拋棄了,所有的宗教都會很快消失。

 

接受自己是最起碼的,是一個最小值,但如果你能到達最大值,那為什麼要停留在最小值上?

 

「接受」自己仍然帶著某種否定性的東西。「接受」這個詞意味著你曾經拒絕自己、譴責自己,而你現在要拒絕那個拒絕,譴責那個譴責。不,我不希望你被灌輸這樣的觀念。

 

我的整個觀點是肯定性的、積極性的,要活生生、要熱烈、要充分享受生命中的一切。

 

這就是「愛自己」的意思。

 

完全忘記過去,你現在是個新人,就好像你就是亞當、夏娃。沒有什麼過去,沒有什麼宗教存在過,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還剛開始,你是第一個人——就像亞當、夏娃。沒有其他人教導你怎麼做。

 

你是天之驕子,你擁有大自然的一切,你擁有你自己內在的智慧,你擁有你的本能。你不需要任何指導,直接去行動吧。是的,也許你會犯一些錯誤——其實這並沒有什麼錯,這正是一個人的學習方式,成長方式。也許有時你會跌倒——這根本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你可以馬上站起來;以後你就會更小心、更警覺,你已經從你的跌倒中獲得了某些東西。每一個過失、每一個錯誤都能讓你有所收獲。

 

過失是很可貴的。錯誤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你想避免犯錯誤,那麼你就永遠無法成長,你將一樣東西都學不到,你將永遠無法成熟。

 

因此你就好像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整個世界都等待著你去探索。當你探索外在世界的時候,你將會很奇怪地發現:你對內在世界的探索也同時進行著。因為當你在探索外在世界的同時,你內在的洞察力、智慧、覺知都變得更敏銳了。一個充分活過生命的人將同時探索外在和內在兩方面,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他能面帶微笑:他充分享受過了生命,他是從兩頭同時燃燒他生命的蠟燭的。如果你能同時燃燒蠟燭的兩頭,為什麼要吝嗇地只燃燒一 邊呢?當你能享受雙倍的光亮和火焰,那麼就享受它——因為享受不只是享受,每一個快樂都能讓你更接近真正的祝福和狂喜。

 

當你到達了那個狂喜的狀態,你就能說:「我到達了,我實現了……大自然在我身上的使命完成了。如果現在死亡來臨,那將會受到歡迎:因為現在只有死亡這一件事情我還不知道。」你將會熱切地與死亡相遇,你會縱身一躍,跳入死亡。

 

但這就是生命的矛盾,

 

一個準備去死的人,永遠不會死。

 

一個準備跳入死亡的人,死亡對於他就消失了。

 

死亡只光顧那些懦弱的人。

 

死亡只光顧那些沒有真正活過的人——他們活著的時候就一直是死的。

 

對於生命來說,死亡不存在。

 

你越是活生生,你就越遠離了死亡。

 

當你完全活了,那就不可能有死了。

 

那時將只有生命,永生不朽的生命。

 

 

~奧修~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_9277  

 

不給糖 就搗蛋!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誰說我們是草莓族?」近兩百名七年級網友,透過臉書愛心大集合,組成青山行善團,每月省下交際費,一年多來集資八十萬元,濟助五十個單位及家庭,用行動愛台灣。

行善團源自張團長(二十六歲)與友人四年前看電視,播出一名小朋友很窮,買不起一罐養樂多,大家看了很難過,想捐錢幫助他,卻不知怎麼做。

 

張團長年少輕狂,他認為一定有辦法,人生應該與眾不同,以臉書號召友人集資,先從住家附近育幼院做起,捐贈數萬元白米等物資。

透過臉書分享心得,大家口耳相傳,一起來行善,一年多來加入網友近兩百人,尤以七年級生居多,平時努力工作,捐出交際費,集資幫助更多人。

行善團透過報紙剪報、里長陳情,或網友提供目標,由張團長親自訪視,評估捐贈現金或發放物資,親自送交弱勢家庭。

 

最難忘的經驗是,鼓山區一名老翁家裡很窮,女兒病到吐血,卻因積欠健保被鎖卡,又沒錢開刀,里長求助行善團,幫忙繳清三個月健保費,還捐贈兩萬多元充當醫藥費,順利開卡救人一命,令大家為之振奮。

還有網友在瑞豐夜市擺攤,邀集攤商集資一起發揮愛心;廟宇透過行善團每月捐贈白米八十公斤給達勇里內弱勢家庭。

行善團臉書記載滿滿的愛心故事,吸引許多網友按讚鼓勵,期許深入台灣各個角落,幫忙需要幫助的人。

張團長說,社會很溫暖,他一個人力量很小,團結發揮力量大,不但改掉他亂花錢的壞習慣,也讓每塊錢真正用在刀口上,人生活得更有意義。

 

Cherry Chung感動的說,感謝大家盡自己的能力幫忙,幫助別人得到的快樂,比被幫助的人來得多,這是大家的福氣!

 

〔自由時報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2012/10/30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感動的能力,就沒有幸福。』 ~張小燕

人在幸福的時候,幾乎都不會覺得自己幸福。

台灣這幾十年,除了幾個天災,沒有戰亂、沒有太大政局不穩,比起很多國家都好。外國朋友來,都很喜歡台灣,覺得台灣好好玩,很方便又安全。所有的好集中在這裡,所以才有台灣奇蹟,但我們卻不太惜福。我們看自己都是問題,這樣怎麼會覺得幸福、快樂?

我常常想,我做節目,如果天天有人講「妳怎麼這樣做?」我不認為我做得下去。我訪問過張曼娟,她說,「我常常在最幸福的時候,覺得最恐慌,因為我怕幸福一下子就不見了。」

得獎可能就要走下坡很多人以為我得獎很幸福,但我從小就有個感覺,節目得獎可能就要走下坡了。所以,我特別珍惜存在的每個時刻。每一天,我只要進了我家車庫,走上樓,狗狗一舔我,打開電視,就很幸福了。我看到好電影,也覺得很幸福。

這是我能幹這一行的優點,我很能感受每個人精心創作所要傳達的感受。

像現在聽的Adele(此時放的音樂是艾黛兒的《Don’t You Remember》),我買她的DVD回來,把家裡的燈關掉,就好像在現場一樣,很能洗滌煩亂的心。我很喜歡這些小小的感動、大大的感動。我一直覺得,能夠在心中有感動,是很重要的能力,沒有感動,就沒有幸福。現在的孩子,要讓他們懂得感覺、感動、感觸,去touch,才會有幸福感。我們不該不知福,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人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為什麼不能在有的時候,就很珍惜?

當我先生告訴我他得癌症的時候,我記得我看著窗外,腦子裡想到我的好日子沒有了。因為要開始治療,就算醫好,也會害怕復發,永遠處在恐慌中。

最受傷的是對我好的人我 和我 先生感情很好,他住院的時候,我四個月沒有走出台大,都住在醫院裡面。

他走了以後,我記得我走出醫院,朋友送我上車,我說,「我要幹嘛?我回家幹嘛?」大家都哭了,我沒有掉眼淚,我哭不出來。當時我媽非常不放心,所有的人都怕我發生什麼事情。


後來我想,我如果不好好過日子,最受傷的是對我最好的人。我那時多想著別人,很快就回公司、做唱片,接了「小燕有約」的節目。只有在電視上出現,大家才會覺得我沒有問題了。我讓自己的生活回到軌道上,所以得到最大救贖的是我自己,因為很多人在痛苦中走不出來,很難打開那個結。

現在覺得,想吃什麼就去吃什麼,想買雙小鞋就買雙小鞋,這都是小小的滿足和幸福。前幾天,我和朋友就在app上,相約去永康街一日遊。下午吃東西,買些小飾品,坐在咖啡館吃提拉米蘇,在街上看人,就覺得很幸福。

我擔不擔心錢?每個人擔心錢的標準不一樣。你說我不擔心錢嗎?唱片公司還在賠錢。你覺得郭台銘不擔心錢嗎?他擔心的可能是以億計算的。這樣看,他缺的錢不是我們能想像的。每個人需要錢的壓力和分量,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找能讓你幸福的事情。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沒有人該給你快樂。

你要付出,才會有成果。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W02007032533638571529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