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奇蹟課程筆記&奇蹟好文 (1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二課:我在這房間(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對我所具的意義,完全是我自己賦予的。

 

你我眼界所及的一切事物,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從近日的新聞:油價調漲、美牛瘦肉精、文林苑都更案、禽流感等等,對每個身處在台灣的人民,意義一定不盡相同。你要賦予什麼樣的意義,完全是你的自由,當然你也可以不下價值判斷,完全地接受一切即將發生或是已經發生的事件。

 

同樣地,你對你的人生也同樣擁有賦予意義的自由!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蹟課程的學員練習手冊共分365課,提供一天一課的實際操練,訓練你的起心動念,給你另一種知見去看待世上的人與事。

練習手冊分為兩大部分,上篇致力於化解你目前看待事物的心態,下篇則以活出正知正見為目標。

 

第一課:我在這房間(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義。

 

我們出生在這一個花花世界,藉由身體的所有感官,感受萬物的存在,但仔細想想,所有的東西好像都因時因地的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與目的,例如,本來是一顆樹,經由砍伐、製作、它變成一張桌子或是椅子,經由意念或想像,木頭被變成人想要它變成的樣子,而當這塊木頭沒有被利用時,它依舊只是一塊木頭。所以這塊木頭不具有任何意義,但是它卻具有無限的潛力,只看你的想像力如何對這塊木頭發揮了!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吵架學奇蹟>
 
一般佛教徒說到吵架,非但避之唯恐不及,還發明了一句「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來警惕愛吵架的朋友們。
 
這句話,即使以奇蹟課程的角度來看,也有七八分的正確性,因為在選擇了小我思想體系的那一瞬間,是不能同時選擇聖靈思想體系的。
 
不過,奇蹟課程不認為真有什麼「功德林」會被火燒的一乾二淨,因為圓滿本質是絕對而且不變的,人人皆然。只是吵架(或其他任何時候)做了一個惡夢,讓我們忘記了彼此共同享有的純潔無罪的圓滿本質而已。
 
問題來了,我要讀奇蹟課程,而且還想把奇蹟課程的精神「活出來」,萬一真的吵架了,該怎麼辦?
 
今天早上剛和隔壁棟的住戶吵了一架,理由非常瑣碎,他們在做資源回收,由圍牆的一邊把一大包一大包的資源垃圾丟向我們這一棟的花圃,壓壞了種好的植栽,而我正好在書房看到,於是打開窗子請他們注意,不要再這麼做,並請他們把壓到的植栽復原…
 
對方很生氣的說「拜託你好不好,我們是在做環保,是做功德耶。你們心胸要放寬大一點。」
 
這句轉移焦點的話(尤其是諷刺我心胸狹窄的最後一句),壓到了我的神經,於是拿出新買的照相機蒐證,開始諷刺他們為「環保大菩薩」(呃……我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下樓不到幾分鐘,隔壁棟的管理人員出現了,我們棟的鄰居開始下樓關心,人多了起來,對方軟了下去,他的資源垃圾也清的差不多,於是就吵完了。
 
在吵架的過程,我看見了什麼?
 
我看見我想保護的事物:盆栽、自我形象、「一個公道」。對方想保護的事物:「做公益」的自我形象,還有我也不明白的東西。
 
沒吵這一架,還看不出這些隱藏的動力;吵架時,是不是都還是純潔無罪的上主之子?吵架後回味再三時,還真的能覺得對方是純潔無罪的上主之子嗎?處處分析是不是佔理的時候,還能記得什麼一體性嗎?
 
我要誠實的說,我不能。因為當時,拼了命似的,在保護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在那個堅持的瞬間,這些「對」比一體、弟兄、上主都重要。正如奇蹟課程所說的,這就是小我的真正目的。
 
解法不是跟小我打架,也不是去「彌補小我所造成的傷害」,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相遇中,一點一滴的學會「重新選擇」。
 
有人覺得,修持的目的,是要「打造人間淨土」,也就是尋求各種善巧的方式,禮禮貌貌和和氣氣圓圓滿滿的,大家都好說話就解決了。不過,如果這招管用,那麼諸天菩薩的功德,早就軟化了所有心靈的防禦措施,我還怎麼需要吵這一架?這就好比一群人都做了惡夢,其中有個人說,「來來來,我們一起來,念力大加持,惡夢化美夢,急急如律令。」這樣真的能惡夢化美夢嗎?
 
我並不這麼覺得。
 
這時候,對我有用的話是這樣的,幫助我學會看到,我是怎麼做出這場惡夢來的:
 

「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我對批評也有相同的反射作用。但請容我告訴你,我學到了什麼。秘訣在於把回饋當成禮物,但你必須先判斷回饋是否正確,我用的方法是核對別人的回饋是否撞擊到我的親身經歷,是否有任何部分聽起來是正確的?即使只有一點點、百分之五也好。我試著回想以前是否有人給我相同的回饋,我會思考可不可以找人核對。我想知道對方是不是指出了我的盲點,看見我沒有看見的部份。你願意試一試嗎?」(叔本華的眼淚,pp.190-1)
 
而不是寄託於「『不是我』的念力大集合」,把惡夢變美夢。
 
套用一句在讀書會聽過的一段話:
 

聖靈想跟你說的是:「謝謝你,又給了我一次機會改變你的生命」,而非「謝謝你,又給了我一次機會去救那個人/改變那件事情的結果。」
 
吵架已經發生了,它可以是反悔+懊惱,也可以是學習奇蹟課程的機會。
 
我,要選哪一個?
 
<轉載自奇蹟課程中文網站>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重翻章成寫的書<與佛對話>,看到255頁講到『輪迴』與『沒有輪迴』並不相違,乃不同層次的說法。而在《奇蹟課程》教師指南P59,第24節:真有輪迴這一回事嗎? 裡面講到,不論相信或不相信輪迴,你都能找到救恩的。

 

不同層次的說法在<與佛對話>書中P254寫到一個很貼切的比喻,『更高層次』只是比喻,因為沒有真正的層次,就像一個人只不過鼻子更通,就吸到更多的空氣而已,而空氣本來就沒有躲在什麼層次,它本來就很自然地全在這裡。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在《奇蹟課程》,心理治療篇的導言裡面講到:治療只有一種,那就是心理治療。因為只有心才會生病,故只有心才有療癒的可能。也唯有心靈有待療癒。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中講到:世間的一切幻相,都是出自死亡這個核心夢境。把生老病死視為生命的過程,這種觀點不是很瘋狂嗎?萬物的出生,只是為了死亡這是世界牢不可破而且一成不變的信念。它被視為『自然的運作法則』,不容置疑,人們只能接受它為生命的『自然律』。那種循環、變遷、不定、不可靠、不穩固,循著某種軌跡而盈虧盛衰的過程,都被視為上主的旨意。沒有人敢質問,宅心仁厚的造物主怎麼可能有這類旨意?

死亡的『真實性』深深紮根於『上主之子是一具身體』的信念中。有時候要扭轉這樣的信念也著實不易。

 

從小到大看著世間萬象『生、老、病、死』、『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功成、名遂、身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那一種現象不是在訴說著:一切都在變!

周易繫辭所謂:『生生之謂易』,若從世間的角度來看所有的變異,因為脫離不了二元對立,所以不管怎麼『變』,結果終將是幻夢一場,遲早會讓人大失所望。

 

真正的生命是不生不滅的,要悟入這個沒有『死亡』的境界,只能依各人的因緣去求師問道了,能否覺醒開悟,明心見性,就隨各人的造化了。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東方靈修法門常用「業力」來描述因果律的運作,《奇蹟課程》對因果也著墨不少,但不曾使用業力一詞。業力與因果報應的觀念深深札根於「過去決定現在」的線性時間觀,只在小我的世界中成立;耶穌則在《課程》中提出一個全新的觀念──因與果一體不分,須臾不離 (T.26.VII.13:1),是人心落入對立的思想體系之後,才開始把因與果視為不同之物的。

    這世界的對立分別狀態,以及時間幻化出的無常,恰恰為世間的因果律和業力搭起了絕佳的舞台。小我心態當初搞出因果的觀念,就是為了鞏固根本不存在的分別幻相,使它顯得更為逼真,好讓我們相信自己非但攻擊了真實生命的源頭,還要為此獲罪當罰,早晚必受報應。但是,即使我們已(自己選擇)落入這世界的信念體系,業力其實還是中性的,從《奇蹟課程》最究竟的理論來看,業力與分別幻相、罪罰報應同樣非真。只是既然我們已經接受了分別對立的信念,也認同了因果律,耶穌很願意教我們如何順勢善用此一原則。

    小我心態是這麼想的,在這人世間無論做或不做,一定逃不了報應。在對立的因果觀念下,善有善報,惡因一定招致惡果,一如欠債必須還錢,如此因果業報才能平衡。這說的其實沒錯,只要我們的選擇仍在有形世間的層次上,必定逃不開這一結局。

    然而,耶穌要帶領我們透過這世界的表相,走進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認清只有在心靈層次才能做出真正的選擇,而且選項只有兩個:小我恐懼的思想體系,和聖靈寬恕的思想體系。《奇蹟課程》認為真正有意義的因果關係,只存在於心靈層次,而在心靈層次供我們選擇的兩個思想體系各有其果報,也就是我們是否體驗到平安,而當下的平安完全取決於當下的選擇,與過去所做的決定毫不相干。

    傳統的業報觀念要我們在時空中輪迴,承受自己行為的果報,而《奇蹟課程》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法門──只要寬恕,瞭解平安的真正起因,就能幫助我們由「業債」中解脫,脫離業力的輪轉,重獲心靈的自由。

 

<轉載自奇蹟課程中文部官網>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蹟課程》正文第31章,第7節:人間救主之慧見。P677講到,學習就是改變。救恩不會採用你認不出對你有益的方法,也不會要你作出你認不得的改變。在知見的領域裡,你不能不仰賴概念,故救恩的任務便是改變你的概念。它必須借用對比的形式,故不屬於真理層次;因真理內沒有對立,也永不改變。

 

P678講到,上天賜給了你所有的解脫途徑:眼光、慧見及內在的『嚮導』,它們都會帶領你和你所愛的人,連同整個宇宙,一起出離地獄。

 

P679講到,上主託你拯救的神聖之子,就是你平素所遇到或看見卻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那些人,包括所有萍水相逢、相知已久、素昧平生,或你已遺忘,甚至尚未出生的人。

 

P680講到,上主這樣請求你:『釋放我的聖子吧!』你若明白祂要你釋放的其實是你自己,你還會充耳不聞嗎?這是本課程所要教你的唯一課題。也是你在世上有待學習的唯一功課。

 

《奇蹟課程》正文第31章,第8節重新選擇。P681寫到,考驗不過是你過去尚未學會的人生課題再度出現於你眼前,讓你在過去選錯之處作出更好的選擇,擺脫往昔錯誤帶給你的痛苦。基督在你困難、煩惱及迷惑之刻始終溫柔地提醒你:『我的弟兄,重新選擇吧!』祂願為你療癒一切痛苦之因,祂要為你撤除擋在真理前的每個形相。他願拿走你所有的哀傷,因你是上主創造的喜悅祭壇。

 

我的奇蹟心得分享要暫告一段落了,誠如學員練習手冊的<跋>裡面說到:『這個課程只是一個起步,而非結束。你的神聖道友會與你同行,你不會落單的。』我相信這54篇筆記只是個開始,而這一條寬恕之路,終將引領你我到達平安喜樂的圓滿境界!

 

再次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奇蹟課程》正文最後一章,第31章:最終的慧見。第1節:救恩的單純性。

P660開頭即講到,救恩本身極其單純。一言以蔽之,就是:『凡不真實之物,此刻不是真的,也永遠不會變成真的;不可能的事,不曾發生過,也不會帶來任何後果。』如此而已。

就是因為顛倒了夢想,才會在此娑婆世界的夢境中,渾渾噩噩。在P663講到,且讓我們安靜片刻,忘卻所學得一切,放下一切念頭,以及我們對萬物的意義及目的所懷的種種成見。別再執著自己舊有的世界觀了。我們什麼都不知道。讓我們釋放我們心目中對每一個人所執著的形相,讓那一切過去吧!

 

P669講到,你為何還不死心,不斷尋覓另一條路、另一個人或另一環境?若非看透了世間的路最後都是一場空,有誰甘心放棄?

他們終於明白所有的路最後都是一場空,所有的希望終究破滅了。然而,這一刻反而成了他們接受最偉大的人生課題的良機。所有的人都必須陷入此一絕境才得以超越過去。

 

P675講到,世界最怕聽到的就是你這一自白:『我不知道我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或身在何處,更不知道該如何看待世界,或看待自己。』

你若學會如此自白,救恩就來臨了。你的真相便會向你啟示它自己。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為何會走入宗教呢?想獲得心靈的平安、想離苦得樂、想解脫輪迴等等。每天只要看到電視新聞,對於物質世界裡充滿了無常與痛苦,一定會深深地認同,也因為有這麼多的無常與痛苦,讓許多人產生厭離的心,以解脫輪迴、往生西方極樂為畢生的心願。

當初自己也很認同這樣的邏輯與看法,對於東、西方許多走上覺醒之路的大師,並傳法給有緣的眾生之悲願,更是讓我深深地景仰。

 

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與學習之後,發現沒有一個人,一本書提到:世間之苦的真正成『因』!而佛教裡提到的人生八苦已經是『果』了。

 

接觸到<告別娑婆>與《奇蹟課程》之後,書中把苦的成因一次說明清楚,毫不含糊。奇蹟課程裡也多次提到,要解脫世間之苦,一定要從『因』著手,而找不到因的人,要解脫無常的痛苦談何容易阿。書中更把宇宙的形成與人為何會生於娑婆世界的原因詳盡解說,而不是以『大爆炸』之說一語帶過。這樣的說明是最讓我信服的!

 

《奇蹟課程》正文第30章,第5節P652提到,放下這個世界吧!這稱不上犧牲。因你從未真心想得到它。你從世上努力追求來的幸福,哪一樣不曾帶給你痛苦?你可曾享受過片刻的滿足而無需付出可怕又痛苦的代價?

P650也說到,真實世界屬於心的世界,在它的眼中,寬恕才是世界唯一的存在目的。只要世界不再以恐懼為目標,『由罪咎解脫』遂達成它的首要任務。

 

任何的宗教、大師、書籍經典等等,只要是幫助你回到你的心,回到生命的大愛,回到那至『一』的,都是好的法門!

就欣賞一切,不需評斷吧!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宗教或~1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次帶兒子出去玩,或是去便利商店,只要看到玩具他的眼睛總是為之一亮,並吵著要買。而當他找不到自己心愛的玩具時,難免失落或是嚎啕大哭。你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是否也總在追求著不同的偶像或是玩具之中度過。年輕貌美的身體或容顏、各行各業的明星、豪宅跑車、世界各地的美景、啟發你的心靈老師或命理師、不同的神明等等。而當你追求不到心目中的偶像時,你是否也會悵然地若有所失呢?

 

《奇蹟課程》正文第30章,第3節超越偶像,P646說到,偶像則代表限制。它屬於一種信念,相信某些形式能夠給你幸福,而且你必須透過某種限制才能得到你想要之物。你好似說:『我不需要什麼,我只要這個小東西,它就是我的一切。』然而,偶像不可能滿足你的,因為『萬物皆備於我』,才是你真正的心願。選擇偶像無異於自甘失落;選擇真相,你才可能擁有一切。

 

在追尋每一個偶像的背後,隱藏著你圓滿的渴望。圓滿之境不具任何形相,因為它是無限的。追求某個特殊人物或特殊東西來彌補你的缺憾,以為如此你才會感到完整,這影射出你相信自己已失落了某種形式;唯有找回這種形式,才能補足你想要呈現的原貌。偶像的目的就是企圖擋住你的眼光,使你看不出那讓你相信自己不完整的真正原因。

 

你並不想要那個偶像;你真正想要的是你以為偶像能給你的一切。

 

 

深思一下,偶像真的能給你想要的一切嗎?偶像或許能滿足你一時的慾望,但絕對無法給你真正你想要的圓滿之境。

 

偶像的幻滅之後,是否能帶來真正的成長與覺醒,只存乎你的一心了!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奇蹟課程》正文第28章,第2節:更偉大的結合,P614講到,聖靈同時臨在你們兩人心中,祂渾然一體,因為祂的一體性裡沒有任何間隙。你們形體上的間隙其實無足輕重,凡結合在祂內的永遠都是一個生命。只要有人為另一人接受彼此的一體關係,那人就不會生病了。失去了見證或肇因,他的疾病之願與分裂之念便無以為繼。只要有一位弟兄願意與他結合,疾病與分裂的見證與肇因便會知趣而退。既然他只是在作一個與弟兄分裂的夢,那位弟兄若不附和他的夢,他們中間便會出現一個空位,如此,天父方能前來,與聖靈所結合的聖子合為一體。

 

<靈性覺醒>這本書P27講到,什麼是治療的本質?在一個人『變好』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實上,在此過程中,這個人重新與自己內在的光、與自己的大我連接了。這種連結在自我的所有層面都產生了治療效果---無論是情緒、身體、還是心智層面。

 

每個人在治療者或老師那裡真正尋找的都是一個能量空間,這能量空間可以使他們與自己內在的光重新相連。而治療者或老師之所以能夠提供這樣一個能量空間,是因為他們已經在內在完成這樣的連結。治療者擁有可以解決來訪者問題的頻率,所以,成為治療者或導師就意味著攜帶那可以解決問題的能量頻率,並把它獻給別人。就是這樣,如此而已。

所有的療癒事實上都是自我療癒。而自我療癒是成為導師和治療者的真正關鍵。這樣,你創造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能量』,別人就有可能透過你而打開一扇自我療癒的門。

 

你終將踏上這一條療癒之路,只看你何時願意踏出第一步了!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4a8b2c91gc1a1b6ed15f0&amp;690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近日藝人徐華鳳胃癌病逝,得年42歲,令人不勝欷噓。雖然生老病死每天都會發生,但是這些知名達官顯要的新聞,總是吸引許多人的注意!

疾病與死亡在佛教的說法裡,是人生八苦的其中兩項,我相信每個人的一生中,一定都會遇到這些課題。不管是生者還是逝者,想必都有一些心結需要去面對與解開。

 

《奇蹟課程》正文第28章,第3節P610講到,心靈原本不會生病,除非另一顆心靈同意他們是分裂的生命。所以生病必然出自雙方的共同決定。你若不同意,不參與把疾病弄假成真的那類戲碼,不助長另一顆心靈把自己視為與你分裂的個體,它就無法將自己的罪咎投射到身體。只要與弟兄的心靈結合,便能預防疾病之因以及具體病症。療癒是心靈結合的必然結果,疾病則是心靈分裂的結果。

 

P607也說到,你必須認出心靈不在身體裡頭,以及純潔無罪的本質與身體無關,才有療癒的可能。那麼,療癒究竟發生於何處?就在你把結果歸還給起因之處。因為疾病純粹是無中生有、自立為因的無謂企圖。

 

P610說到,奇蹟不過是把疾病的後果帶回它的起因之後自然發生的美好結果。心靈一旦承認:『這不是掉在我頭上的,而是我自己做出來的。』身體便解脫了。如此,心靈才有重新選擇的自由。只要你踏出這一步,救恩就會循著分裂的軌跡反其道而行,直到每一步都扭轉過來,救恩的階梯便消失了,世界大夢終於全面化解了。

 

希望有一天地球上會出現傳授奇蹟理念的奇蹟醫院,專門療癒人類的心靈!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跟朋友聊天,聊到多年前一部熱門的電影『駭客任務』,該片的劇情穿梭於真實與虛幻的世界裡,主角尼歐( Neo )被解放之後,離開電池槽,來到駭客的太空船。為了讓他了解什麼叫做「母體」,他再度進入虛擬實境。在虛擬實境中,尼歐摸摸高背椅,問:「這都不是真的?」反抗軍領袖莫斐斯( Morpheus )答:「什麼是真實?真實該怎麼定義?如果你指的是觸覺、嗅覺、味覺和視覺,那全是大腦接收的電子訊號。你以為的真實世界,其實是互動的虛擬世界──我們所謂的『母體』。你一直活在夢世界,尼歐!」

 

《奇蹟課程》正文第28章,第2節:顛倒因果。P607 ~P609裡面說到,奇蹟並不喚醒你,它只會幫你看清作夢的究竟是『誰』。它告訴你,你在睡眠中仍能選擇不同的夢境,全憑你賦予此夢何種目的而定。你究竟想要夢見療癒,還是夢見死亡?夢就像記憶一樣,它會照你想要看到的景象如實呈現於你面前。

 

若要改變夢的內涵,你必須先意識到,那些你不喜歡的夢也是自己作出來的。它是你打造出來的果,問題是你不願承認自己是它的因。作夢的人雖未清醒過來,但也不知道自己在睡覺。他只會看見自己生病或健康、消沈或快樂這類幻相,卻找不到任何能保證這些後果不變的穩定之因。

 

奇蹟幫你看清是你在作這個夢,而且夢中情景都不是真的。這是應付幻相最重要的關鍵。

聖靈的寬恕之夢會化解你在夢中造出的一切後果,而後你才能看出,可恨的敵人原是你用心良苦的朋友。你也願意承認自己才是那些可恨之事的原創作者,因為你已看出它並沒有造成任何後果。至此,你總算由這夢境解脫大半了,世界成了中性的地方,一具又一具徘徊於世間的身體已不足畏懼。從此,身體不會生病了。

 

在物質世間能認清『真』與『假』,著實是一門大學問阿!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matrix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身難得,今已得,你我來世間走這一遭,是來『藉假修真!』這個『假』是指『身體』,但也有不少人尚未體悟到什麼是『真』,所以很積極地『以假當真』地在修他自己的『人間道』而不是修真正的『出世道』。

 

《奇蹟課程》正文第27章,第8節夢中英雄,P599講到,在夢的世界裡,身體是主角。沒有任何一個夢缺少得了它,離開了夢境,它便無法生存。在它分配到的短暫歲月裡,開始尋找其他身體,不是交友,就是結仇。自身安全是它最關切的事,活得舒適是它的人生指標;它盡其所能地避苦求樂,躲開一切有害之物;最重要的,它企圖教自己如何在人間的苦樂之中分別取捨。

 

為什麼很多人把『身體』當真了?正文P593講到,痛苦證明了身體的真實性。痛苦使人無法專注,意識不到聖靈的存在,它會把你整個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它的目的與你尋求的快感一樣,兩者都是想把身體弄假成真的手段。

罪會不斷由痛苦轉為快感,而後又轉回痛苦。不論是苦是樂,它只見證了一事,也只給你一個訊息:『你活在世上,活在這具身體裡頭,你會受到傷害,你也能享受快感,但必須付出痛苦的代價。』

 

P594說到,這具身體只是儲藏你所有願望與記憶而已,並沒有自身的目的。你用它的眼睛來看,用它的耳朵來聽,被它的感覺所控制。其實它什麼也不知道。

 

若是執著在這一具身體、世間這一場夢,永遠有處理不完的問題,要解脫輪迴,出離夢境一定遙遙無期。

 

倘若能體悟到你是你夢中真正的主人,身體只是一個教學工具,是中性的,你夢中的身份角色也是你賦予的,當下你就能馬上扭轉情勢,跳脫以往我執的情緒模式與身份認同,此時痛苦與快感就不會再是你主要的人生課題與目標了,而告別娑婆夢境將只是一瞬間!

 

感謝上主、感謝聖靈、感謝奇蹟課程!

 2012530175139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愈是虔誠精進的佛子,分別取捨的傾向可能愈大。明知「分別是妄」,卻不知如何在五濁惡世活出「不分別」之境,愈修愈深的挫折感,會激起強烈的厭世棄世之心,生起另一種型態的五毒:他不貪世間財物,卻四處追求名師捷徑;他不瞋不怒,卻鄙夷世界與俗人;他通曉經論,深心卻充滿了憂懼與內疚;他外表謙虛,內心卻自恃高人一等;他不欣羡世間的成功,卻覬覦同道的成就。

《奇蹟課程》告訴我們,若想要放下這些根深柢固的妄念習氣,必須培養寬恕的慧眼,看出外在的幻境都是自身的投射,不再諉罪他人,為自己的境遇負責。因為我們瞭解,世上沒有一件事情能夠不經我們的許可而降臨於我們身上,我們才是自己生活的創造者。

轉載自奇蹟課程中文網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有史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真理的探索,這種持久的渴望帶來了人類對真理與實相認識的不斷擴展與明瞭。當足夠多的群體意識放下陳舊的認知,並允許新的理念進入時,意識的進化才得以發生。許多人相信,奇蹟課程正是引導人類意識走向覺醒的一步。

歷史上,一旦有誰獲得了覺醒,他們總是被推上神壇,受人膜拜。逐漸地,他們的教理也被人為地詮釋到小我所能接受的程度。通常由此而產生宗教,他們的追隨者也以此與其他宗派的信徒搞對立。這顯然不是一位開悟的明師出來教導的初衷,因為他們所覺知的真理必定是普遍一致的。實相一定是不可分割的一體,不變而永久,並平等地適用於所有的造化。雖然現在每個宗教都宣稱他們擁有獨特的真理,但更確切地說,他們的基本教義中都擁有部分的真理,因此,他們都在人類意識的進步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在奇蹟課程的序言中,有一段對真理的摘要:

    「與愛相對的是恐懼,但凡是無所不容之物是不可能有對立的。」,因此,奇蹟課程可以用這種簡單方式來總結:

    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對這一真理之言的理解程度,正是衡量一個學員的程度之標準。我們在此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概述,解釋奇蹟課程是如何糾正我們先前的錯誤理念,從而引導我們接近覺醒的目標。首先,我們應先瞭解下面的一些基本前提:

    上主只是愛,因此上主的創造就其本質也只可能是愛,並沒有什麼對立面:沒有邪惡、罪惡與魔鬼。顯然,這個世界及我們在這個世界經歷到的一切,並不是上主創造的。

    課程的目的是教導我們可以不選擇這個充滿痛苦、衝突、死亡的世界,以及如何去區分幻相與真相、如何選擇真相。

    課程指出,世上有形的體驗,不過是來自於相信我們和其他人已與源頭分裂了的那個心靈,世上種種有形的個體,不過是為了加強這一分裂信念而已。

    這一世界存在於我們心靈中,我們並不真的活在世上。所有的物質、時間、空間是配合我們的信念相而生出的,除了我們賦予它們的分裂意義,並無其他真相在裏面。因為這一切是隨心靈的狀態而生,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的體驗也可以改變。

    放下我們錯誤信念的最有效方法是一種獨特的寬恕,可以消除我們在幻相中的體驗。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存有一個與我們的生命本體神聖的連結渠道。當我們逐漸意識到它的神聖臨在,並尋求它的引導,它能個別且完美地帶領我們重新選擇那無限、恒久的本性。「這是我們所需做的唯一有意義的選擇」,課程用聖靈或上主之聲來稱呼這個內在的指導。

    我們一旦釋放了自己的的錯誤知見,治癒就發生了。

許多人都相信有一個造物主,不管如何稱呼它,是它創造了這個世界以及世界中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想想我們在這個世界所遭遇的各種挑戰,我們一定也在懷疑這個造物主為了某種我們很難理解的理由一直操縱我們的生活。許多宗教的形成就是試圖解釋這一迷惑的。

有些人相信造物主創造一個正反對立的世界,因此我們可以從對立中學習。其他人相信有一股邪惡的力量正設法擄獲我們,試圖從造物主手中奪取對我們生命的控制權。如果只著眼於世界的表相,覺得這個世界以及我們在世間的體驗總是好壞混合、衝突與痛苦混雜、死亡的宿命,好像這是很合乎邏輯的。

因此,大部分的人心中充滿恐懼,因為我們無法理解一個造物主為什麼允許這種情況發生。許多人由此相信,我們一定做了錯事,註定要受懲罰,也就是說我們一定罪孽深重。

奇蹟課程闡述了我們心中的信念是如何導致我們的經驗世界中的種種現象。

第一:
    奇蹟課程指出所有的造化都源自那個純愛的造物主,我們與這個源頭從未分裂過,這與我們自覺有罪以及相信有個造物主審判我們的信念恰恰相反。

    課程進一步指出,我們的真我具有那個大愛的本質,這種愛遠遠超出世間對愛的定義與理解,這種愛沒有對立、沒有矛盾,從不知道罪疚與任何錯誤,所有造化正是由這個愛結合成的一個和諧、喜悅的存在。比如說,我們關於邪惡、罪疚、惡魔的信念,跟我們的實相和造物主沒有任何關係,它們只不過是由我們充滿恐懼的自我信念而產生的幻覺。

    課程清楚地指出這個世界以及我們的身體都不是上主的創造,因為它們與上主毫無相似之處,任何不是上主大愛展現的事物並不真正存在,它們只活在我們的幻覺中。我們的實相是純靈性的,存在於那個一體不分之境。世間其它的教派,稱這唯一的真相為「不二」實相。

第二:
  •  
      「本課程的宗旨並非教你愛的真諦,因為那是無法傳授的,它旨在消除所有妨礙你體驗到愛的障礙;愛是你與生俱來的稟賦。與愛相對的是恐懼,但凡是涵容一切者是不可能有對立的」。
  • 課程說,我們感覺自己是在這個身體中,且活在這個充滿分裂以及分別萬象的世界中,這是基於我們相信自己是與造物主分裂的。由於我們的心靈是由造物主天心 (Mind) 延伸出來的,所以它有能力去創造一個全然分裂的經驗界:世界,包括我們自己身體的體驗。

    因此,課程將這種人類的體驗比喻為一種幻覺、一個夢,而我們必須從夢中醒來,才能認出原始的生命真相。我們對生命真相的記憶目前仍埋藏在心底,它一直在我們心中,等待被發現。本課程提供了一個意識上的重大轉變,即我們早就擁有我們一直追求的一切,甚至更多。

    我們之所以無法領悟這一真相,只因我們仍然相信自己與生命本體分裂,以及自己不配。這一領悟之所以現在不能獲得,是因為我們被目前的分裂與自認為有價值的信念所迷惑。在課程中,生命之主向我們保證,我們從未擁有可改變我們自性的能力,因此一切造化必然永遠保持造化之初的完美狀態。

    那麼,我們這一驚人的實相究竟在哪裡﹖它不在這一物質肉體中,而存在於與紛紜萬象的物質世界毫不相干的絕對的天心境界中。

    語言的局限無法準確地定義這一本然狀態,但課程用天心 (Mind) 這個詞來描述,因為這一概念類似我們慣有的思維方式,然而,課程很清楚地將這一擁有無限能力的天心 (Mind) 與我們局限的大腦區別開來,我們的頭腦只是一個由心靈指揮而產生功能的物質器官。我們的心靈,如課程所講,並不侷限於身體中,甚至不被身體的存在而影響。

    無限的心靈永遠是上主創造的有效代言人,並不是目前那個目光如豆,始終著眼於分裂幻相的局限心靈,它唯一而永久的目的,只是擴展和表達出那唯一純愛的一體境界。課程教我們如何在這個時空世界去發揮這一心靈力量,直取真理實相,不受小我相信分裂、罪咎、恐懼的妄念所誤導。

    我們今生所經歷的與實相相反的一切體驗,不過是因為我們將心靈的注意力放在不真實的自我信念上,這偏頗的心靈焦距被定義為小我。簡言之,我們只要決心捨棄所有的錯誤信念,我們變會重獲那無限、完美的覺醒境界。

    奇蹟課程強調這是一個訓練我們的心靈去重新選擇的課程。不過這轉變聽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以我們目前的思維方式,已經被訓練成,恐懼與掙扎、以及必要的防衛遠遠比去開放接納愛和平靜更為重要,這種恐懼的幻覺使我們無法覺醒於內心深處的愛,這種愛是所有造化中最偉大的力量。

    關於這一點,課程指出:


    正是那些認定我們不完美、覺得自己不配成為聖愛的存在與展現這類信念與價值觀,使我們無法感受到愛的存在。只有這些抵制上主之愛的錯誤知見,才可被視為「罪」。其實這只是一個錯誤,對我們的本性並無實際的影響。

    目前我們大多數人難以接受這類對生命真相的定義,因為我們仍舊認同自己是這具身體,無法想像還有一個與我們目前具體經驗不同的另一個世界存在。長久以來,不少來自這大愛意識的明師們都已為我們指出一個與這個世界截然不同的實相世界,認出經驗世界與實相境界的不同,代表了人類意識的進化,也正是奇蹟課程所致力的方向。

    課程並不以反對這個世界或試圖改變這個世界的表相,它只是來教導我們,認識我們的生命真相原本就超越這個世界一切表相。當我們願意放下小我的焦點,心靈自會重新發現本性。課程說,我們在這一生中唯一有意義的選擇就是重新找回自性。

第三:
    課程明確指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真的。對於我們目前的信念,這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充滿了二元的理論:對立與衝突、分裂與死亡,但這一切現象都不存在於上主的造化中。只要不是上主的造化,不可能是真實的。它們看似存在,實際只是我們當前相信與源頭分裂的信念投射出來的而已。

    我們的小我,是基於分裂的理念,它無法想像一個個體生命怎麼可能造出這一世界,因為其他個體經驗到的也是同樣的世界。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是不可能與源頭分離的(即使是在幻覺中),我們才會開始接受有一個共同的小我意識是可能創造了這個物質世界的幻相的。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形像與投射到這個世界及宇宙的形像是非常不同的,這一點正好證明了我們每個人的獨特視野,以及為什麼我們都視罪疚和恐懼是真實的。課程的目的,正是教導我們如何改變我們的心念,從而我們可以體驗到極大的自在,即使其他人仍舊活在由恐懼投射出來的世界中。

    因為我們無法理解我們所有的體驗都是由這個狹窄、有缺陷的心靈焦點所投射出來的,所以我們相信外面的世界是由一個獨立的力量在運作,並影響著我們。由此,我們錯誤地認為,外面的世界決定了我們生活的體驗,而否認了我們自己的想法才是始作俑者,除非我們意識到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我們自己的意念所創造的,否則我們將一直對外在事件與環境充滿恐懼,以為它們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而這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已有的信念,即我們要麼是上天或其他人的犧牲者,要麼我們只能祈求幸運之神的青睞。

    課程闡明了宇宙的因果律同時運作於物質與實相世界中。目前,我們認為因與果是分離的,換句話說,我們否認我們的信念與我們經驗到的世界有什麼關聯。但課程說,因與果是一體的,從未分離過。信念是因,體驗是果。

    當我們學會理解這一因果律的力量時,我們也開始認識到我們可以在許多層次改變我們的心靈。在實相層次,這一因果律表示出,我們不可能與上主分裂,因為造物主是實相的唯一之因,也是一切造化之源,這保證了我們始終與源頭是一體不分的。這時我們才會了解課程所提到的偉大的選擇就在我們面前。

    「只可能有兩種目的存在,一個是罪,另一是聖。兩者之間並沒有其它東西存在,你選擇哪一個,就決定了你會看到什麼。因你之所見只顯示出你為達到目的而作的選擇。錯覺妄想是為了瘋狂的目標而生出的。它們都是將內在心境投射到外在世界的一種手段,為適應罪的境界而自行調整,好為罪的現實作證。外在世界空無一物,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有的投射都是無中生有。就是這投射賦予了『虛無』所有的內涵與意義」。

    當我們選擇接受愛的本質以及與萬物一體時,我們也必然會體驗到這種愛與一體性這也正是 Jesus 在聖經中的名句:「平安將超越所有的理解」。這種平安源于我們與真我相應的心靈中,這種平安必將超越維持這個虛幻世界運轉的種種信念。

第四:
    課程描述我們的錯誤理念是為何產生、如何產生以及如何運作的。這種對小我思維體系的自我證明的詮釋,是有史以來對心靈運作方式解釋得最精闢的心理學。同時,因為這些解讀是如此地精闢,所以每個學生都可以了解自己信念的起因、信念的後果以及信念是如何操控著他們的生活的。

    練習手冊一開始就給出一個最重要的練習課程。第二課說任何東西沒有意義,除非我們賦予它們意義。我們共有一面鏡子,就是這個世界,我們將自我的信念投射進去。當我們將自己的恐懼的念頭轉變為愛的意念,那麼我們眼前的世界和經驗到的世界自然也隨之轉變。那些將這種新的思維方式應用於生活中的奇蹟課程學員,都發現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平安、喜悅,充滿了愛。

    小我利用「知見」與「投射」,把自己的虛幻念頭變得像外來之物,作為自衛以及攻擊弟兄的藉口。知見就如一個思維的過濾器,藉著它我們看到了一個反映出自己慾望的獨特世界,它絕對否認還有一個實相世界存在,或者還有另一種思維方式存在。

    奇蹟課程告訴我們,我們所相信的任何信念,除了我們根據自我喜好而賦予的意義,並無真實價值。從而我們可以認出,是我們賦予了種種知見背後的力量,也正是這個力量可以讓我們重新選擇。另外,課程也向我們保證,我們目前所有的錯誤知見對我們的實相沒有任何影響與後果。

    我們用投射來否認我們的意念所產生的後果,也拒絕承認我們是這些念頭的始作俑者,從而為所發生的事去埋怨別人。奇蹟課程是這樣描述投射的運作規律:「你看到你所相信的在那裡,你相信它在那裡因為你想它在那裡」。

    除非心靈訓練有素,能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否則你無法跳出這個圈套。不管實相如何,你的知見看起來總像真的,因為我們一定只會去看那些支持這些知見的證據。如果我們明白這種小我心靈的運作,我們將更容易覺察小我的錯誤知見,從而讓我們從這種可怕的幻相中解脫出來。

    「你若寧願分裂,而不願選擇清明健全,你的正念就無法獲得此境。在你要求特殊恩惠之前,本來是平安無事的。上主沒有應允,因為他完全不了解你的要求,而你不該向深愛其子的天父提出這種要求。向天父要求唯有不慈之父才可能應允的事,等於存心把他變成不慈之父」。

    我們太習慣於這種思維方式,即外面一定有什麼讓我們恐懼之處,很難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可怕之物,不過是我們相信恐懼的後果。

第五:
    課程中教授了另一種形式的寬恕,來改變我們的知見。我們生活中的攻擊與自衛都是出自內在的罪疚感,這個罪疚感也是維繫這個看似有理的充滿衝突與分裂世界的力量。

    當我們真的認識到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不過是我們信念所致,並且明瞭這些信念無法改變我是誰的實相,那時我們會開始試著改變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從而改變了我們的人生經歷。奇蹟課程中提到的寬恕,是教我們看穿這個恐懼世界的虛幻。只要意識到這一幻相世界的背後蘊藏著愛的本體時,我們才放得下這個世界。它教我們將別人對我們的攻擊看成是對愛的呼喚,那麼我們才算真正學會寬恕。

    這種寬恕的目的是解除我們所有的幻覺,將分裂的慾望替代成去造化之間的一體之愛,從而將心靈恢復到它最初的狀態。這是一個極好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從小我的焦點解脫出來,從而接受聖靈的指導,以覺醒來取代幻覺。

第六:
    許多尋求開悟的人都認同有一位開悟的明師是很必要的。奇蹟課程說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存在一位內在的指導,它與我們的真實生命有心性的相連,因著我們追求實相的渴望而激活這一內在的指引。

    課程將這一指導稱為「上主之音」或聖靈。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內在導師是否在作用也沒有關係,因為身為真理之師,他的聲音將會以人們可以理解的有益形式讓真理追尋者聽到。這一永恆的內在指導同樣幫助了每一位上主派來的明師,像佛陀和 Jesus。

第七:
    同時,奇蹟課程對覺醒所要求的意識狀態,提供了嶄新且清晰的解釋。因為覺醒的狀態只會發生在與造化一體的體驗中,所以當我們仍視自己為一個分裂個體,或者視自己為造化中獨特的一部分時,是不可能達到這種一體意識的,因為覺悟的旅程正是心靈從相信分裂的可能轉變為一體心境的過程。

    目前,一體境界的定義就是慈愛的造物主對所有造化的同一目的與意願,當我們學著認出且珍惜這一體的喜悅,並以此替代了過去各自尋求獨特性而產生的衝突,這是人類意識進化極大的一步。

第八:
    這種新意識的教授方法無論是它的源頭還是形式都與我們之前學的方法不一樣。過去,有些覺悟者分享了他們對一體真理的領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教誨常常為了遷就小我的接受能力而逐漸變質。

    奇蹟課程並不是以這種方式來到人間。在 1965 到 1972 年間,它由一位已經澈悟且超越形體的心靈直接在一位女士的頭腦中講授而記錄下來,最終在 1976 年出版成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直接從實相世界傳授人類關於生命實相的完整教誨,並印刷成冊廣為流傳。

    過去,人類意識的大轉變通常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傳到準備好接納的個體,但今天由於書籍普遍流通,奇蹟課程廣泛地傳出,並已翻譯成 23 種不同的語言,悄悄傳到那些渴望轉變錯誤知見、有心擴展自我意識的修行人手中。

    這一課程是非常獨特的,沒有官方正式的教授或推廣的組織,也沒有任何單一的師傅或領導,甚至從不說服別人來聽從它的教導這類使命感,願意接納它的人自會找到它。這一偉大的真理,用人類可理解的語言解釋出來,既可以獨自自修,也可以與他人共修。這是為那些渴望愛與平安的追尋者準備的一份愛與平安的禮物。

    奇蹟課程不是另一種宗教,它適用於所有的人,不在乎你的文化、宗教背景。在它的序言中,它說「這是必修的課程,只是投入的時間是自願的」。換句話說,即使目前忘卻實相的人,最終仍會覺醒於實相的,因為上主的意願就是讓所有的造化重新認識生命的真相。

    課程也提到,這一課程不是找到實相的唯一之路,但這份特殊的教導會節省真理追尋者很多的時間。所有的幻相將引退,讓位於真理。意識轉變這一過程正是時間存在的唯一意義。

我們許多人已被這個充滿痛苦、掙扎的世界搞得疲憊不堪,準備好接受這一份教導了。只要我們開始試著轉變我們對自我、本性的認知,我們此時此刻的體驗將戲劇化地轉變,學習的第一 步,應先明白什麼是不真實的,改變我們舊有的信念與價值觀。

這一選擇才可能具體轉變現實生活的經驗。我們大多數人尚未覺察出內心深埋的層層障礙,學習奇蹟課程,正是心甘情願地正視生活裡(包括幻相與真相兩種層次)問題背後的起因,然後聆聽內在的聖靈,接受它帶來的嶄新意識。

雖然每日操練這些教誨可帶給我們更平安、更快樂、更有愛的生活體驗,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並不是課程的最終目的。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最終選擇從所有錯誤知見與恐懼中徹底解脫出來,回歸那和諧與圓滿的自性境界。當我們做出這個選擇,我們不僅會體驗到一個不同的世界,同時因為我們和諧圓滿的存在,也為那些仍陷入這個恐懼世界的人提供了另一個選擇。每個追求真理的選擇者將照亮這陷於黑暗的幻相世界。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已身在黑暗之境,但沒有一個人是單獨進來的。他也不必在那兒多耽擱片刻。因為天堂的救援就在他內與他同行,隨時準備引領他出離黑暗,進入光明之境。時間任他選擇,因救援一直在那兒,只等著他的決定。他一旦決定善用上天對他的恩賜,就不難看清他以前認為理當動怒的每一種境遇,都被轉化為他理當去愛的事件。他會清清楚楚地聽見,以前他所聽見的戰爭的呼喚,其實是平安的召請。他會看出,過去他發動攻擊之處,其實是一座祭壇,他能同樣輕鬆卻更加愉快地獻上寬恕。所有的誘惑,他都能重新詮釋為獲得喜悅的機緣」。

在小我的分裂夢境裡,真理的意識雖被埋葬,但從未失去過。當恐怖世界的痛苦日益加深,我們對實相的覺知與渴望,以及對愛與平安的力量也需相對地加強,才能將真理帶到世間。由於我們的心靈是相連的,一個人懷有的真理之念,會將真理帶給人類的整體意識,每一個接納曾攻擊過他們的兄弟的人,都有助於解除分裂的幻相。當分裂的慾望被愛的渴求所代替時,我們才會理解為什麼這一教誨稱為「奇蹟課程」。


譯自/ What in the World is "A Course in Miracles"?
原作/ Linda & Tom Carpenter, 2005
翻譯/ Joshua Tsai 翻譯.彭桂華編定
原文於2006/12/4 已發表於奇蹟課程中文部網站
2009/08/03 已由奇蹟課程中文部重新編輯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予豈好『怒』哉,予不得已也!」這是小我常常用來自我解嘲的口頭禪。

我們若認清了小我的苦衷,不僅不會責怪它的種種自衛伎倆,反而會對它寄以無比的同情。

一般的修行理念著重於行為的控制與心念的糾正,卻很少觸及在我們思言行為背後作祟的心結--內咎。近代心理學最多也只能把心理病癥歸咎於過去的某個事件,也許是兒時未受到父母的重視,也許是求學階段受到老師的羞辱等等。但心理學卻很難解釋清楚,許多受父母疼愛的孩子或是在學校名列前茅的績優生,一樣會懷著「自己不夠好」、「有所欠缺」的內咎而馬不停蹄地打拼,必須要證明自己什麼似的。

我們才明白,內咎可能是人類的「共業」,埋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這個心結不解,僅在言行上糾正或管制,不僅不會帶來幸福,可能還會為了遙不可及的幸福許諾付出「艱苦一生」的代價。

人類的潛意識裡,既然已經夠自慚形穢的了,顯然,小我是「打」不得的;然而,眼見著它終日為了「假想敵」,盡作些傷人又不利己的事情,我們也「捧」它不得,於是,只剩下一個可能性,便是冷靜面對而不與它共舞。就像對待一個情緒發作的孩子,來一段 time-out 的緩衝時間。

聖靈的放映機

    《奇蹟課程》用了很多篇幅讓我們看清「內咎—攻擊—防衛」整齣戲的荒誕。唯有認清它並沒有如其許諾地帶給我們幸福,我們才可能甘願一點一點撤除自己對它的依賴,而請教高明。

    《奇蹟課程》所提供的「另一條路」,即是聖靈,我們也可稱之為「菩提路」,為了與「小我」唱對台戲,我們用「聖靈」這一稱謂,更可顯出戲劇性的對比。

    聖靈教人化解內咎的方法,極其高明,它是「以其道還治其人」。小我利用投射使我們感到罪孽深重而落入更深的內咎;聖靈則也利用投射方式,來解除內咎。我們不妨把投射想成一個電影放映機,我們心理不斷反覆放映的正是我們前半生說錯的話,作錯的事,他人對我們的批評等等。我們把這套內咎影片投射在身邊正在上演另一齣戲的螢幕上,於是我們在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投射上去的陰影,我原來感到內咎的事,立刻顯示成為對方的問題了。

    我為什麼會作這種事情呢?我們已在前一章已經解釋過了,因為小我騙我們說,這是擺脫心中的內咎的唯一辦法;事實正好相反。於是,聖靈便利用這個投射來反「將」小我一軍,幫我們由內咎中脫身。

    「知道自己不夠好」是人類共有的心病,但很少人有勇氣去面對它,我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拼命地表現或辯解來肯定自己。我們從不去追問:為什麼如此急著辯護或肯定呢?我在遮掩或彌補什麼呢?這個問題有如潘朵拉的盒子,只怕一掀開就不可收拾了,所以我們寧願忙著亡羊補牢,也沒有勇氣揭開這古老的瘡疤。

    內咎的陰影雖然與我們如影相隨,我們卻視而不見,或故意誤解為其他問題,甚至扭曲成其他「人」的問題,聖靈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發揮它扭轉乾坤的慧見。它教我們認清,我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罪」,乃是自己一直不敢面對,又壓抑不下而投射出去的「內咎」。如今,透過那人,問題總算呈現在我們眼前了,我們便有了一個化解這問題的機會。這就是寬恕的意義。

寬恕的真諦

    寬恕乃是化解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的內咎,如此而已。換句話說,我把自己無法面對的內咎,像放映機一樣,投射在你這張螢幕上,給了我一個面對它的機會,也給我一個試著由不同的角度去瞭解它的機會。我願意當作沒事地寬恕了你身上顯示出來的罪過,也就是我暗地裡不斷怨怪自己的罪和咎。雖然你外表犯的過錯和我過去所犯的過錯可能很不一樣,但所感受到的卻是同一個內咎。因此,當我決心寬恕自己在你身上「看到」(投射)的罪與咎時,就等於寬恕了自己。

    《奇蹟課程》的基本觀念即在於此:我們都會身不由己地將壓抑不住的內咎投射在別人身上,因此當我決心放下小我的攻擊與懲罰,而轉用聖靈的眼光重新去認識對方,這一慧見同時治癒了我對自己的批判心態。

    我既然已經習慣將自己內在的陰影投射在你身上,罩住你的自性光明,當我下定決心不再看那陰影而直接肯定你不滅的自性光明(基督)時,我就等於再次重申自己的光明本性,這個光明不只照耀著你,也照耀著我,我們擁有同一光明,這就是寬恕的真諦。

    由此推之,我們理當感謝身邊每一個人,尤其是找麻煩的、令人嫌惡的而避之猶恐不及的人,他們是「上天所賜」、供我們投射、供我們看清、也供我們重新作一選擇的恩人。若非他們的存在,我根本不覺察自己壓抑下去的內咎與憤怒,因而錯失了解除這一心結的機會。

    總之,我們寬恕自己以及解除內咎的唯一途徑,便是寬恕自己在別人身上看到的過錯。寬恕了他,就等於寬恕了自己。這幾句話,已足以道盡《奇蹟課程》的思想精華了。

寬恕第一要訣:收回投射

    至此,我們可以把寬恕總括為三個步驟。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自己肉眼所看到的問題,並不是外在的問題,而是自己心裡的問題,那是自己的放映機裡面的底片。所以我們沒有「憤怒」的藉口。憤怒的反應通常只是一種聲明:那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你的問題,所以我設法改變的是你,而不求改變自己。

    「收回投射」的原理就是:「解鈴人還需繫鈴人」。憤怒反映出內咎,內咎反映出我們心中「天人分立」的失根狀態,這是一切問題最後的癥結,也是痛苦的真正原因,我們必須問對了問題,才可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因為聖靈已經把答案放在問題發生之處了,我們只要認出了問題之所在,必會同時看到答案的。人類與生俱來的恐懼與期待,都源自於「我們是被遺棄於人間的孤獨個體生命」這一基本信念。而聖靈的答覆卻是:「孩子,你看清楚吧!你是不可能離開我的,我們從未分離過,我一直為你守護著你的完美本質,等著你來認取自己的天賦遺產呢!」

    然而,小我豈會輕易讓你聽信聖靈的聲音?你若由祂那兒找到了「真我」,小我不就無立足之地了嗎?它會想盡辦法扭曲你的想法與看法,讓你相信問題真的都在外面,也許是父母、老師、朋友、配偶、孩子、總統…,也許是股票、氣候,最後還可以把問題推到神明或命運的身上。

    這是小我的慣用伎倆,也是我們流轉六道,難以超脫的原因,使我們不敢面對問題的根本原因,生生世世都在忙著為問題的「後果」亡羊補牢。我們若把問題推到自身之外,自己便成了欲振乏力的受害者了。

    學員練習手冊第 79 課與 80 課的主題清楚地標示出《奇蹟課程》的化解之道:「願我認清問題,以便對症下藥。」「願我認清自己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人類只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已經由生命本體分裂出來了」的信念,以及由此而生的「我有問題」(Something wrong about me)的內咎。三千世界與六道輪迴都是由此無明妄念而引發出來的。因此,把「向外逐馳」的箭頭扭轉回來,承認那是我的問題,需要寬恕的是我自己。這是寬恕的第一步。

寬恕第二要訣:認清自己設計的生命程式

    寬恕的第二步,也是最難的一步,我們會不惜任何手段來逃避這一挑戰。就是打開自己的放映機,看一看自己的底片,或是調出自己設計的生命程式來瞧一瞧。若非內心對自己百般挑剔與嫌惡,令自己心虛不已,我們豈會那麼緊張地為自己掩飾或辯護。我們何需將世界分割為「好人」與「壞人」兩部分,終日忙著應付外在的問題,以致於更沒有時間與精力來處理「自我嫌惡」的內咎心理了。

    應知,我們每一個想法或反應,基本上都是一個選擇或決定。在第一步裡,我的憤怒表示我決心把自己的問題算在別人的帳上。在第二步裡,憤怒透露了我暗地裡承認自己確實有問題,需要自衛,否則是難以安心的。扭轉的方法便是反其道而行,學習認出自己的光明自性,接受自己是神聖的上主之子,小我的形象只是夢中陰影,不是真實的自己。

    若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先正視自己的內咎,且對自己說:「這不是真正的我」。若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能夠面對別人的「罪過」而說:「你也不是我投射出來的那個有罪形象,你是上主完美的創造。」

    人們對《奇蹟課程》有一普遍的誤解,常常只看它對人性的讚美與肯定。它好似說:我們既然從未失落天堂,現在只是一場惡夢,只要回心轉意接受實相的恩典,便天下太平了。《奇蹟課程》確實說過,這個課程極其簡單(simple),但它從未說過,這是很容易的(easy)。反之,書中處處提醒我們,當我們處理自己內咎時會產生的恐怖,所有的焦慮、抗拒與衝突都會排闥而來。

    若要擺脫小我,我們不能不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咎與恐懼,因小我就是內咎與恐懼的化身。新約中耶穌曾經說過:「除非你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否則你不配作我的門徒。」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就是接受內心的嫌惡與恐懼,如此才有超越小我的可能。經歷過這一挑戰的人,常會感覺到自己好似活生生地被剝了一層皮似的。學員練習手冊第 196 課「我只可能把自己釘在十字架上」,描寫了這扭轉過程中刻骨銘心的痛:

    在某一刻,你的心靈似乎完全被恐懼所攫獲,簡直沒有脫身的希望。你明白了,你害怕的原是自己………你覺察到自己內有個兇手,欲置你於死地 (WB p.369)

寬恕的第三要訣:交託給更高的智慧

    因此,第二步只要求我們發出一個小小的願心,真的願意去正視一下自己的內咎,並且承認這都是我們自己一手編織出來的一場夢。內咎的心否定了我們是上主完美且不朽的創造,我們的生命是出自於愛,而非源自於罪。然而,我們既然因著這個無明內咎,已經與小我認同,難分彼此了,我們怎麼可能期待小我除去小我?此刻我們需要第三者介入,幫我們暫時脫離小我的控制,這第三者便是「聖靈」(也可以呼求上天,佛陀,或大我)

    這一說法隱藏著很大的弔詭,當我們與生命根源一體不分之際,聖靈正是我們的靈性生命,它不是上主與我之外的「第三者」,它是真正的「我」。但在天人分裂的夢境裡,上主已被打入了冷宮,祂的代言人聖靈也被壓到潛意識裡,成了隱而不現的良知,或是久遭遺忘的菩提心性。

    這既是我們過去所做的錯誤決定,若想再度把它喚出來,有待一個新的決定,主動邀請它現身,來取代小我「內咎—攻擊—防衛」的思想體系。於是聖靈便好似成了「第三者」,西方甚至賦予它「人格性」(personality),其實,「呼求聖靈」與「發菩提心」根本就是一回事。

    因此,我們在第二步裡,向聖靈表達自己的心願:「我不願繼續活在內咎中,我願將它交託給你。」只需一句話,就把這燙手的山芋拋給了聖靈,以後便是祂的責任了。

    這一步驟看似簡單,其中大有玄虛,我們若真能交託出去,問題當下就消失了,因為在聖靈的慧見下,我們根本沒有犯什麼滔天大罪,也無須感到內咎,所以問題在祂內,早已解決了。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平安的果實,是因為我們在自己與聖靈之間豎起了一道鐵門。鐵門的鎖匙是設置於我們這一邊的,我們的交託好似拿出一把鑰匙打開了鐵門,邀請祂進來。換句話說,祂早已把問題解決了,只是等待著我們的接受而已。我們交託的「小小願心」便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也許會想:這還不簡單,我才不希罕那讓我坐立難安的內咎哩!巴不得把它拋得愈遠愈好。」嘴上交託確實不難,但保證不到三秒鐘,我們又把它搶回來了。請神出駕,並不等於交託,因為我們心理還會繼續分析、評估,繼續情緒反應、繼續思考如何應付 ……..嘴上交託,心裡其實把「我」的問題抓得緊緊的,認為只有「我」才知道如何解決。我們不都有類似的經驗?想要交託出去,心裡卻百感交集,雜念紛飛,聽不到神明的示諭,便開始怨怪神明不靈,袖手旁觀,更加肯定了「一切唯有靠自己」的信念。

    因此,交託出去之後,我們必須靜得下來,才能聆聽聖靈的聲音(亦可稱之為某種靈感或智慧),讓祂為我們做出真正的決定。由此可知,交託之舉,其實涵蓋了某種程度的「定靜功夫」,我們若真能放下小我的推理、判斷,即使是朋友無心的一句話或電視裡的一句廣告,都可能成了聖靈給我們的答覆。

總結

    至此,我們不妨把上述寬恕的三步驟再度綜合一下:

    1) 開始憤怒時,能夠承認問題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心裡。
    2) 我心裡的問題是我根據過去的經驗而營造出來的,如今發個小小的願心,將它釋放。
    3) 不再信任小我的解決伎倆,而交託給聖靈,或發菩提心,放下自己的的判斷、分析與情緒反應,靜下來聆聽聖靈的答覆。

    這三步驟看起來簡單容易,卻是一生的功課。有些讀者開始做「學員練習手冊」時充滿了抱負與期待,以為自己好好做完 365 課練習,就會享受到天堂的平安或極樂,直到讀到最後一課:「這個課程只是一個起步,而非結束。」才大呼上當。

    練習手冊的目的只是將我們帶上正路,重新與聖靈(或菩提心)連線。從此以後,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成了幫我學習與祂一起面對的機會。

    內咎是娑婆眾生的基本業障,它根深柢固而且無孔不入,我們不可能一次將它斷根,所以才需要一生的歷練,透過種種的關係與事件,一點兒一點兒去化解,免得招架不了。一時尚未學好的課程,必會化為其他事件重現於你的生活中,再次給你補修的機會。

    總之,周遭的人與事乃是聖靈送來的「恩人」,陪我們回返天鄉的。他們絕非前來討債或懲罰我們的,而是「救恩」中不可缺的一部份,給我們機會化解隱於心中的內咎 (guilt),學習活出「心安理得」(guiltless) 的本來境界。


文/ 若水
原文於2006/4/6 已發表於奇蹟課程中文部網站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真假虛實之分

  •  
      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
  • 《奇蹟課程》雖以實用價值為其鵠的,但它的整套方法卻是建立於一套極其抽象的「實相」觀念之上。若不了解它的形上理念,是很難把握得住全書主旨的。

    全書的主旨在導言中被綜合為下面兩句話:


    它開宗明義即把「何者為真」與「何者為幻」做了一個界定與分野,整部課程的目的不過是引導我們由虛幻的夢境走出,邁向生命的實相。人生大夢既然充滿了無常變化、內咎及痛苦,而生命的實相則是愛與平安,故由夢中覺醒,其實就是讓人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

    我們可曾覺得驚訝,人類自無量劫以來流盡了血淚,受盡辛酸,仍痴心憧憬著圓滿無憾的幸福;我們雖已習慣了功利互惠式的人情,仍不死心地在人間搜尋無條件的真愛;不論我們如何說服自己接受人生的無常,我們仍然抗拒「失落」,期盼「永恆不變」。這與現實經驗完全相反的嚮往,究竟是從哪兒來的?我們在這脆弱的肉體內經驗不到,在無情又無常的世間也看不到,那麼,我們從哪兒得來的信念,讓自己鍥而不捨地追尋那合一、永恆以及真愛的境界?只因那正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或存在真相。《奇蹟課程》就是想要喚醒這個依稀猶存的記憶。

生命的實相

    《奇蹟課程》由於是針對西方基督教文明而傳遞下來的訊息,故把那終極的實相冠上了基督教的名稱,God 或 Heaven。

    上主的本質就是這個一體性。祂的本體涵括了一切。祂就是心靈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只能說:「上主本來如是。」然後便緘默不語,因任何言語在那真知之前全失去了意義。(學員練習手冊 p.317)

    這一描述立刻讓我們想起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的本體境界,《奇蹟課程》稱之為上主,祂的境界就是天堂,也是一切存在的終極實相。它是一切的一切,圓滿不可分的整體,在它之外,沒有任何存在,只是虛無。

    這純然一體的本體境界,雖然不是活在二元世界中的大腦所能理解的,但已迷失的我們,在心靈深處仍能感受到某種失落,才會畢一生之力四處尋求彌補。有些人會尋找靈魂伴侶,有些人探討人生的意義,有些人則透過「立德立功立言」而獲得外界的肯定。我們卻沒有勇氣追問:我們究竟失落了什麼?這些替代品真的能滿足我們的渴望嗎?

    聽著,你可能還依稀記得一個悠遠古老、並未全遭遺忘的歌……那些音符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而是因它們會悄悄勾起你對某個東西的懷念,你一旦回想起來,就會忍不住落淚。你本來還記得的,但你害怕,深恐自己會失去你後天學來的那個世界。(節錄《奇蹟課程》正文 p.415-416)

    這天堂之歌時時在午夜夢迴之際頻頻呼喚,使我們縱然獲得全世界的財富,仍難以「心安」,也使我們在受盡挫折時,永不「認命」。只因我們目前這狀似短暫、脆弱而渺小的生命,原是來自一個圓滿無限的源頭,只是被我們封藏在心靈的底層而已。那境界雖然雲深不知處,卻始終在我們心中迴響著。

    我們不敢回首自己的家鄉,只因我們害怕失去眼前擁有的一切,世界不論多麼苦,它,畢竟是我們一手經營出來的。這種內心的衝突讓我們難以承受,只好掩耳不聽家鄉由我們心靈深處發出的呼喚。

三位一體

    大體而論,《奇蹟課程》的形上理念與東方玄學或禪密等都大同小異,只是它借用當代熟悉的心理學詞彙以及臨床實驗,落實於人際關係中,幫助我們扭轉小我的二元思考,而恢復一體相通的心境。

    《奇蹟課程》沿用基督教「三位一體」的觀念來解說生命的實相,有趣的是,聽起來像基督教,感覺上卻更接近佛、道、禪、密。

    在天堂中,三位一體的第一位,上主(真神),代表著一切存有的終極根源,西方習慣稱之為天父。祂無形無相、永恆不變、一體不分、無窮無盡,祂是圓滿的愛,無限的光明,純粹屬靈的境界,凡是可朽的物質,都不可能出自祂。由此可見,《奇蹟課程》中的上主,不過是老莊的「道」與佛之「法身」的一個別名而已。

    這生命根源並非死寂不動的,它生生不已,不斷地自我延伸,自我給予。如此「推恩」的結果,創造出了「三位一體」的第二位:基督。這位基督並不是一個人,它(祂)是上主由自身延伸出來的「生命原型」,也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或存在本質。為此,分享這一原型的我們,全都是名符其實的「上主之子」,同具圓滿的神性,無二無別。

    基督是上主所創造的聖子。祂是我們共享的自性(Self),將我們相互結合,也與上主結合。祂是那依然存留於天心的聖念,天心是祂的根源。(學員練習手冊 p.426)

    我們應留意,基督在《奇蹟課程》中並不等於耶穌,它代表了我們與耶穌共有的圓滿神性,與佛教的「自性」與「佛性」毫無差別。佛說:只要了悟自性本來,便已進入了佛的境界;《奇蹟課程》也說:當我們認清了自己「純潔無罪」、「百害不侵」的本來面目時,便回歸了基督。

    神的創造只有一個,故基督也只是「一」,天地萬物都結合於這個「一」內。我們當初因一念之差而自絕於實相之外,營造幻境,分裂為億萬個體,然而,這並不足以毀滅我們的一體實相,我們終將認出彼此清淨無染的面目,再度結合為「上主聖子之奧體」,回歸基督的圓滿之境。

    那麼耶穌又是誰呢?他自稱是我們的長兄,已經完成了他的救恩,繼續以智慧與愛引導我們,為此,我們敬愛他,卻不必崇拜他,因為他自己說了:

    關於我的一切,沒有一樣你不能達到。我所有的一切,無非來自上主。此外,我一無所有,這是我們當前不同之處。這使得我所在的境界,對你而言仍是有待開發的潛能。(《奇蹟課程》正文 p.7)

    換句話說,我們與耶穌唯一不同之處,不是他多了什麼,而是他少了一些東西;反觀迷失的我們,並不是少了什麼,只是多了一堆自己營造出來的虛妄,這不正是老子「為道日損」的道理?耶穌與我們擁有完全相同的基督自性,只因他已放下了一切虛妄,也就是佛教所謂的「悟入空性」,才算圓滿了此一自性,而完成了救恩。

    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應該學會超越舊時代所執著的宗教藩籬,試著開放心胸,接納各方「善知識」跨越時空所傳遞下來的訊息。我常勸慰非基督徒讀者,不要把書中基督教詞彙看得那麼嚴重,更不必把耶穌神化,與佛勢不兩立似的。何妨在這東西文化交會的新時代,結交一位「洋朋友」,聽聽他是否有話可說,如此而已。

創造與妄造

    我們的自性基督既然享有造物主的一切特質,必也分享了創造能力,將自己的靈性繼續延伸出去。身為上主之子的我們,縱然誤以為自己已與生命的根源分裂,卻未失去基督自性的創造天賦,只因心靈受到污染,創造能力被扭曲為「妄造」(miscreation) ,荒謬而無情的世界由此而生。

    切勿忘了,我們雖然擁有創造的能力,卻不是造物主,最多只能成為創造同工(co-creator) ,因為我們本身仍是「受造物」,而非終極的根源。當新時代讀者喜稱「我即是神」時,應瞭解其中微妙的差別。不論上主賦予我們多大的自由,我們不是「實相」的主人,最後的主權仍在上主手裡。小我日夜喊著自由的口號,想要竄奪這一主權,幸好,這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事,否則,實相若真由我們來操控,我們早已落入萬劫不復之地了。

    我們雖不能改變實相,但我們有「自由」逃避或否定真相,而人類曾幾何時確實做出了這個錯誤抉擇,基督教稱之為「原罪」,在佛教則稱為「原始無明」。人類自以為被神所棄,懷著天譴的恐懼而投射出了一個「因果報應」的世界,作為藏身之所。

    這個「現實」世界,與天堂成了強烈的對比。天堂內一切圓滿無缺,一體相通,那兒沒有孤獨分離的個體,沒有過去的陰影與未來的焦慮,只有生生不息的現在,時時刻刻都結合於神聖的大愛之中,充滿喜悅。在那兒不再追尋,無須彌補,一切本來圓滿,安然活在「本來如此也永恆如此」的實相裡。

    世界裡的每一個元素與特質都與天堂恰恰相反。這兒,沒有完美、永恆及合一,放眼望去都是支離破碎與分崩離析。

    好好正視這個世界,你就會看見,沒有一樣東西能依附在自身之外的任何東西上……你所見到的世界是靠「犧牲」一體性而形成的。那是一幅完全分裂,毫不相通的圖像。每個實體的周圍好似都築了一座狀極堅固的圍牆,……每一部分必須犧牲其他部分,才能保持自身的完整。因為它們一旦結合,各部分就會失去自己的身分;唯有各自分開才能保全它們的自我。(T-26, 1:7-8:5)

    每個人都各有一具身體,懷著隱密不可告人的心思,在時間與空間中遊蕩,每一個個體都想吞併另一個個體,使自己重歸完整。它所帶給別人的難言之苦,只會加深自己的內咎,覺得自己「更不好」、「更有問題」,外在有某種惡勢力,隨時伺機懲罰我們,傷害我們,並且視之為天經地義的報應。

實相與幻境的橋樑

    已經做了千萬劫的夢的人類,除非有人喚醒我們,自己幾乎不可能甦醒過來的。因為在夢境中,我們不只營造出「眼可見,耳可聞,手可觸」的現實世界;在此之先,我們先發展出一套只能「如此看,如此聽,如此覺」的認知能力與身體,它們之間彼此支撐,證明彼此的真實性。我們若要走出夢境,便不能依賴自己的感官與推理,那麼還能靠什麼?我們立刻陷入了徹底的無知與無能。

    我們需要新的嚮導引領我們走出這個黑暗,它就是聖靈。在天堂的圓滿境界中,基督與聖靈都是上主的延伸,幾乎沒有差別,故無須分開來解釋。但自從上主之子誤以為與神決裂以後,那不生不滅,清淨無染的基督(自性),仍舊存留在聖子心中,只是被我們打入了冷宮而已。於是,默默陪伴著我們流轉於人世的那一形式的自性,我們稱之為聖靈。

    我們若想在佛學詞彙中尋找相近的理念,我覺得「菩提心」的內涵最為近似「聖靈」的概念。在希伯來文聖經裡,聖靈是不具「人格」意味的,始終用「它」來稱呼,直到基督教神學才逐漸將它轉變為「祂」的。

    聖靈乃是上主與其分離的兒女之間僅餘的一道聯繫,它隨著天人分裂而進入了我們的世界。透過它,生命的根源也就是造物主,得以繼續存留於我們的心中。

    它在我們內,不僅代表上主發言,也代表了我們的心聲,兩者本來是一回事。只因我們的心目受到了蒙蔽,活在天人分裂的狀態,聖靈才成了橫跨實相與幻境的橋樑。它既是上主的延伸,故了知實相;但它也隨著人心進入了物質生命,故也明白世界的運作法則。它成了人心的良知,迴盪著天人分裂以前的記憶。

    正因著這不滅的聖靈或菩提心,陷於肉體與物質世界的人類才有回歸天鄉的希望。因此,《奇蹟課程》說,聖靈乃是上主對分離兒女的「終極答覆」(Answer) ,也是虛妄世界的一個「救贖」(atonement) 或「修正」(Correction)原則。這個生命的嚮導,永不沈寂,它隨時看出你的需要而化身為種種協助或某種心聲,以一對一的方式引領我們走過夢境,回歸自己的生命真相。

不可思議的答覆

    如今,我們活在這種「不可思議」的分裂狀態:內心嚮往著一個渺渺茫茫的幸福之夢,身體卻陷於一個身心相殘的惡性循環中。我們想要擺脫痛苦的現實,它卻尾大不掉;我們想要追隨幸福美夢,它又虛無飄渺。

    針對這「不可思議」的困境,《奇蹟課程》給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答覆。它告訴我們:

    天堂不是美夢,而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實相;世界不是現實,而是自己投射出來的幻境。實相之外沒有他物,只是虛無或夢幻。

    天堂既是實相,永不可能失落,所以我們此刻必然活在天堂之中;眼前的痛苦世界既是惡夢一場,並沒有控制我們的能力,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隨時可以改變夢境,甚至由夢中甦醒過來。

    這個「不可思議」的觀念扭轉了人生的戰局。世界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傑作,無須與它奮戰,只要我們不繼續賦予它力量,它就無法控制我們。

    幸福乃是我們「上主之子」與生俱來的權利,它是無價的,上天的賜予,無需為它付出代價,只要找對了地方,它隨時都在那兒等候我們。

    我們不需要在世上成就什麼大事來證實自己的價值,我們只需改變自己的觀念,選擇實相作為自己的生命藍圖,重新出發,便能由惡夢中覺醒過來。

    人生既然只是一場夢,表示我們從未離開天堂一步。在夢裡,我們既不可能真正傷害任何人,也不可能受到任何傷害。如此,何須忙於自衛或彌補?我們只需做一件事,即是隨時做一新的選擇。

重新選擇 (Choose once again)

    不論我們活在何種處境下,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意義先有一基本的肯定,即使不能全然肯定,至少有一假定,才好調整生活的方向。在永恆的境界中,一切是如此肯定,但在幻境中,永遠變化無常。世間紛紜的萬象本來就是為了蒙蔽真相的一顆煙幕彈,使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不再是那麼天經地義,不論我們作何想或如何反應,都成了一種自由抉擇。如同半瓶水的譬喻,你可以著眼於空的一半,也可以著眼於滿的一半;你可以繼續從物質世界找可怕或痛苦的見證,也可以去聽那隱藏在你心中卻不容你懷疑的無限渴望。

    我們亟需一雙慧眼,重新去看,重新瞭解,重做選擇。由於我們的感官與理性都被困於舊有的看法與心態下,才需要《奇蹟課程》傳授給我們另一套看法與心態,而且必須在現實生活中沙盤演練,才能改變我們所營造出來的世界,創造奇蹟。它把這一「慧眼」編排成 365 課的練習,例如:

    不論我在何處,上主與我同行。(學員練習手冊第41課)
    上主是我賴以看見的光明。(第44課)
    上主是我賴以思想的天心。(第45課)
    上主是我賴以寬恕的愛。(第46課)
    上主是我所信賴的力量。(第47課)

    上主代表著實相智慧,小我代表世間的聰明伎倆,兩種心態指向兩個不同的世界。我們從清晨張開眼睛到晚上閤眼,都在接受世間法的薰陶,每一分每一秒,有意識或無意識之間,我們都在做一選擇,世間沒有一件事物能百分之百地證明你的神聖性或有罪性。你是誰,你願如何看你自己,你願如何看待他人,其中包含了很大成分的選擇。《奇蹟課程》在世俗的判斷之外,為我們提供另一種可能,也就是聖靈慧眼下的真相,它代表著我們在世間可能擁有的正見 (rightmindedness) 引導我們走出小我的妄見 (wrongmindedness) ,而回歸生命的圓滿實相。

    何者為真?何者為幻?一旦澄清之後,我們再也無法繼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再也不能把自己的不快樂諉罪於外人或外物了。這一生是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齣戲,我們隨時都有能力改寫劇情,創造一個圓滿的結局。


文/ 若水
原文於2006/4/6 已發表於奇蹟課程中文部網站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

    您好,我在以前接觸到了奇蹟課程,且深受震撼,可說改變了我的一生。但可惜的是,大部份的內容,我都不是很懂,因為很深奧,我不太會讀書,邏輯也不強。這幾年雖沒再一天一練習,但所看到的話語仍時常撞擊我的心靈,且讓我呼吸到不同的空氣。

    我想請求幫助:由於家事緣故,所以平時無法參與讀書會或課程,但我想重頭再來好好修習、了解這部殊勝經典的內容,該怎麼做呢?

    多謝幫忙!真的,感激不盡!

答:
    若要自修,最好先對奇蹟理念有一整體的觀念,那麼進行「學員練習手冊」時,才知道它要我們改變的那個關卡在哪裡。

    小我最會扭曲事實,只聽得到自己想要聽的,然後自行詮釋一番,所以我們需要一些助緣,奇蹟讀書會,奇蹟網站,或是奇蹟研習是我們所能提供的服務。

    不知妳參加過奇蹟研習沒有?第一階段的「理論基礎班」已經快要發行了,它會提供你對這部課程的整體認識。你若已經登錄在我們的通訊錄名單內,便會收到我們的通知了。

    奇蹟課程雖然強調寬恕與愛,但論及真相時,卻一針見血,毫不留情。若講明了,是非常刺心的。它的因果律跟小我的邏輯正好相反。它強調你目前所見或所在的處境,正是你(潛意識)中所要的,才會如此呈現於前,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換句話說,你說的,「由於家事緣故,所以平時無法參與讀書會或課程」,其實是,「內心尚未準備好接受這一課程,所以家事讓你無法參與」。你如果敢面對這一現實,然後寬恕自己目前還沒準備接受外在的挑戰,你才能夠安下心來在家自修的。

    關於奇蹟課程的輔助資料非常多,有書籍,有錄音帶,有 CD,講習會。更可貴的,在台灣不乏追求心靈的伙伴。當你下意識對真相的害怕與抗拒慢慢削減一點以後,各式各樣的助緣都會到你面前來的。

    奇蹟課程說,這是「必修的課程」,但你「何時」才想「真正地」去修,則操之於你。祂的引導永遠都會在你身旁,即使現在無法修,遲早仍會回到真正的家鄉的。

    一般人想要修行,其實只是想把生活或心情改「好」一點,並不想改變自己,奇蹟課程則完全由「自己」下手,收回投射,不再用外在的環境為藉口,這種挑戰才是我們「有心修行」卻不敢真正「走出」的障礙。若能誠實面對這一內在的瓶頸,所有的福慧因緣都會出現於你的眼前。

    若水祝福


文/ 若水
原文於 2006/7/18 已發表於奇蹟課程中文部網站

阿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